中國家庭債務攀高 經濟瓶頸難突破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途綜合報導) 幾年來隨著個人消費貸款餘額急劇擴大,中國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家庭負債也翻番有餘。北京娛樂信報11月1日報導﹐北京家庭的家庭債務比例高達122%,已經超過了2003年美國的115%。上海家庭債務比例高達155%,全國其它各大城市也迅速增加。

據中國社科院研究人員表示,而個人消費信貸中住房借貸款是主要項目,在中國大城市的家庭高負債主要是高房價引起的。中國一年多來生產和生活資料物價一直上漲。

中國人民銀行10月29日宣佈加息﹐但是專家分析指出﹐加息也難以徹底解決積重難返的高物價。另外加息可以暫時緩解銀行存款的減幅﹐卻不能根本解決大量壞帳導致的金融黑洞。

同時中國銀行海外上市遭遇困難﹐無法按照預期吸引投資者﹐使問題多多的金融系統雪上加霜。

過去一年多來過熱行業盲目擴張的不良後果已開始顯現。工業庫存明顯增加,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日益增多,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企業開工率不足,甚至停產半停產的情況,如果不能儘快扭轉,有可能再次引發通貨膨脹。

*加息調控作用甚微 升值壓力加大

10月29日,中國宣佈9年來的首次加息。但多數分析認為,單靠加息難以起到有效的調控作用。

亞洲時報認為,對房地產黑洞和越來越大的泡沫,央行提升利率0.27個百分點,仍將難以抑制地方政府、開發商等在利益驅動下形成的房地產黑洞的投機募利行為。

瑞士信貸經濟分析員陶冬認為,加息對某些經濟行為,如房地產及制止資金流傳,會有明顯的效果,但對非市場因素主導的投資行為,就未必有效。中國經濟失控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企業之間搞了一些鋼鐵專案、水泥專案等等,對於這一部的投資,加息是沒有太大的效果的。

陶冬認為,中國銀行利率在加息以前還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即所謂抗通縮時的架構,而今天通縮已經變成通脹了,才加息。即使加息後,中國現行儲蓄利率仍然是嚴重負利率。

英國「經濟學人」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持續上升1年以上,卻遲至今日才升息,太晚了。之前中國當局的行政干預措施,已經扭曲了市場機制。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人民銀行調升存放款利率後,將會吸引投機資金流入銀行帳戶或用於購買債券,反而對人民幣匯率構成升值壓力。

*國外融資難以實現

2003年12月17日,中國政府通過官辦的華融公司推出賬面價值近250億元人民幣的銀行不良資產,供國內外投資者進行投標。在這次國際招標中,共有11家國內外投資者踴躍遞交了10份標書,這些國際投資銀行包括花旗集團、JP摩根投標團、高盛公司、瑞銀華寶、摩根士丹利,最後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投標團購買了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面值為108億元的不良債權。

然而自美國證監會質詢中國人壽以後,行情出現戲劇性的逆轉。今年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兩家國有銀行按預定計劃10月在海外上市時,都遭遇了無法吸引戰略投資者的尷尬。

據報導,原因有二。一是銀行的財務資訊欠缺透明度。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8日報導,一些潛在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建行的邀請書缺少詳細的財務資訊,讓競標者望而卻步。一位駐香港投資銀行家說:「他們讓海外銀行掏錢入股,但卻沒有提供讓後者做此決策的足夠資訊」。

二是給予外資銀行的股份數量有限,無法讓外資擁有經營決策權。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外國戰略投資者持有中國國有銀行的股份比例均未超過20%,這種安排使外國戰略投資者無法對其投資的銀行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擔心投入鉅額資金後卻沒有足夠的權利影響其經營,已有多家外國投資銀行主動放棄了這次入股機會。

隨著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多,美國投資機構加大了對中國市場和企業的研究。《華爾街日報》曾列舉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存在的三大缺陷:一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並不遵循美國或國際會計準則;二是由於缺乏透明度和披露不充分,信用評級機構無法對多數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制定評級;三是中國政府往往對海外上市的多數中國公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干涉。

投資者希望中國政府在中國銀行與建設銀行海外上市時作出一項有約束力的承諾,即假若銀行的不良貸款水平超過了上限,政府將回購不良貸款。對此中國政府尚未表態。
其實投資者更多的擔憂是中國政府是否真心願意放鬆對銀行經營的控制有懷疑。Barclays Capital的研究主管Arthur Lau表示,關鍵問題在於,該銀行能否獨立運營,新的董事會是否足夠獨立,對此沒有把握。

國有銀行海外上市遇阻﹐對銀行系統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挫折。金融系統的問題加上目前能源緊張﹐給經濟帶來更大的變數。

*煤電油運成瓶頸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 10月25日,中國發改委在2004年前三季度工交行業經濟運行新聞發佈會上坦承: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狀況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而且供求矛盾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煤炭供應繼續緊缺。中國能源75%靠煤,現在煤礦已經是開足馬力生產,生產能力已基本處於飽和狀態。

電力供應不足。中國經濟54%仍舊依賴高能耗的製造業,如,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這些行業的過度投資導致了國內電力需求的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目前9個省存在拉閘限電現象,隨著冬季到來,電力供求矛盾會更加劇。

油荒威脅日益加劇。煉廠加工負荷已接近綜合配套能力,成品油庫存持續低位運行。2003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04年前三季進口原油已達8580萬噸。而進口油源不穩定,且國際油價持續揚高。目前中國60-80%的石油經過被稱為「危險的能源生命線」的麻六甲海峽進口,更給能源供給增加了變數。

煤炭、企業原料和產品、農副產品及及物資、客運等運輸量都將增大,使本已十分緊張的鐵路運輸矛盾更趨突出。專家表示﹐能源這個經濟瓶頸不解決﹐中國的經濟難以走上坦途。(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大利亞關注美國總統大選過程
義總理說布什連任是理所當然
台灣總體經濟環境 全球第3優
台灣將成亞洲供應鏈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