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漢語熱方興未艾 著名學府破例超收學生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俄羅斯與中國邊界長達四千五百公里。在俄羅斯,學習外國語以法語、德語、英語為主流,但是由於地緣政治的因素,學習中文一直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在俄羅斯,學習中文似乎沒有像學英語那麼熱,但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一些俄羅斯權貴紛紛透過管道讓自己的孩子學中文。包括俄羅斯總統蒲亭兩個很少曝光的雙胞胎女兒、前總理卡西亞諾夫的姪女都在學中文,同時也學中國武術。雖然這些消息沒有獲得克里姆林宮有關方面證實。但是一直是俄羅斯漢學界人士議論的焦點。

俄羅斯研究中文的重鎮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今年並創紀錄地超收學生,原因是校方抵擋不住來自學生家長的強大壓力,而且今年起俄羅斯市場中文人才供不應求,讓這所俄羅斯著名的學府破了例。

這個現象不僅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西伯利亞、遠東各有關大學中文系都出現類似情況。亞非學院副院長高念甫說,這股中文熱正方興未艾。﹁會中文的學生勤快些,暑假做導遊翻譯,一個月就可以賺三千美元,讓一些學生願意學習中文。﹂,但是他也擔心這種向錢看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學習程度每下愈況。

很多台灣旅客來到莫斯科,可能會碰到一些學者導遊翻譯,他們口語流利、字正腔圓,都很好奇他們一口標準的中國話是怎麼學來的。

據了解,早在蘇聯時代,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與基輔,有一種特殊寄宿學校,學生背景兩極化,不是孤兒,就是權貴子弟。從一年級到中學十一年級全部住校,由國家培養,他們從六歲開始學中文,成績好的可直升亞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對外貿易學院、軍事學院、語言大學繼續學習。

這個系統栽培出來的漢學家是俄羅斯真正的中國專家。而這系統直到現在還存在,與正常教育體系並存,但其教學一直維持相當高的品質。

俄羅斯中文教育,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全國漢語初級教材是由Zagoenko與Dragunova在1950年代以俄語與中文編寫,到目前這本書仍然是俄國學生的入門,該校畢業生回到自己家鄉,也都成為當地最好的中文老師。

俄羅斯的中文熱與中國關係好壞有極大關係,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五十年代即有一股學習中文熱潮,但是在六十年代俄中因珍寶島事件交惡,學習中文的人士因與中國有密切關係,都會被嚴密監視。不過為了瞭解敵情而需深入研究中國,俄羅斯科學院特別成立遠東研究所,派人到新加坡學習漢語。

這種變化與政治情勢緊密相關,持續將近二十年,直到戈巴契夫訪問北京與鄧小平見面後才改變。這種政治陰影一直是老一輩俄羅斯漢學家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為與中國來往頻繁,俄羅斯學習中文都以北京話、簡體字為學習的標準。而統一教材﹁初步漢語﹂一書,內容重點在俄語、中文與英語的差別,及中文音調的特殊性,接著是生活會話與更進一步的閱讀書報等。

台灣與俄羅斯建立實質關係十餘年,台灣駐俄羅斯代表處與俄羅斯中文學習系統寄宿學校等各相關大學都建立緊密關係,平時提供一些書報,但俄羅斯學生對台灣電腦動畫影片教材最感興趣。

前兩年接受銘傳大學校長李銓協助在銘傳大學進修的青年瓦列里,現在是俄羅斯友誼大學中文系的講師。年僅二十八歲的瓦列里是全莫斯科唯一以繁體字教學的中文老師,他目前正攻讀副博士學位,是該校重點栽培的新一代中文人才。

相關新聞
【專欄】鄭貽春:反抗暴政是美德
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將在韓國漢城成立
世界第一所「孔子學院」漢城成立
奧地利大學掀起「漢語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