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菲勞撐起菲律賓經濟樑柱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特稿)輸出勞動力賺取外匯,已成為菲律賓等亞洲貧窮國家維繫經濟命脈的方式之一,但身為經濟支柱的菲勞,許多人卻沒有因為搏命掙錢而改善他們的命運,或得到應有的尊嚴。

東方天未發白,馬尼拉的天空仍籠罩在朦朧的昏暗和幾許的寒意之中,街上稀稀落落的往來汽車急駛而過,捲起的氣流幾乎將蓋在胡安臉上的報紙掀起。胡安微睜睡眼,問了時間,還不到清晨五點,再往後一瞥,排在後面的隊伍已經綿延到街角那一端去了。

矗立在胡安眼前的,是一家職業仲介所,專門辦理菲勞前往中東謀職的業務,早上八點三十分才會開門,而徹夜在這兒排隊的,不只胡安一人。經過幾次因人龍太長而不得其門而入的教訓之後,來自菲律賓鄉下的他從昨天深夜就開始排隊,希望今天能順利取得申請表格。

寧可客死異域不願餓死家鄉

自美國推翻海珊政權以來,菲律賓已有三人在暴亂頻頻的中東地區被綁架,包括一名卡車司機、一名會計師和一名外交官。

雖然馬尼拉已於今年七月明令禁止,絲毫不能動搖菲勞前往伊拉克的意願。生活所迫也好,利之所趨也罷,每天仍有成千上萬的菲勞透過各種管道,企圖混進伊拉克,賺取大把美鈔。

伊拉克美國公司提供的七千至一萬美元月薪,比中東其他地區約七百美元的待遇高出十倍有餘,只要工作三個月,就可以在馬尼拉近郊買下一棟兩層樓的洋房。就是這樣的憧憬,胡安說:「在國外為工作而死,總比餓死在家鄉要強得多。」

「世界銀行」資料顯示,二○○三年菲律賓七千萬人口中,僅靠二美元度日者佔百分之四十四點一,生活費僅一美元者有百分之十一點一。

「社會氣象站」民調說,百分之十五點一的菲人在今年第三季期間,至少有一次「完全沒有東西吃」,百分之十一點八說他們經歷「數次」饑餓,百分之三點三說他們「經常或一直」挨餓。

菲律賓國內就業市場低迷,經濟長年積弱不振,使得成千上萬的菲勞,甘願為生活賭上生命。菲勞和他們的家人都非常明白到海外工作的風險,曾去過中東地區工作的人體會更是深刻。

環境條件優良菲勞青睞台灣

在其他工作地點方面,台灣對菲勞有相對吸引力。據菲律賓勞工部資料,目前在台菲勞已超過十萬人,高居台灣雇用外勞人數第二位,其中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七五從事看護、百分之六十三點七一從事製造業,其餘的百分之二點五四則為家佣及建築工人。就性別而言,女性佔大部分,居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點零五,其餘是男性。

根據馬尼拉華人區一家人力仲介所表示,由於仲介費相對低廉、薪資優厚、往返機票便宜、政經局勢穩定、以及中華民國政府給予他們的國民待遇,尋求到台灣謀職的菲勞有增加趨勢。

雅羅育總統更於甫落幕的第十二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高峰會期間,利用與台灣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展開十五分鐘閉門會議的機會,特別感謝台灣妥善照顧約九萬名在台工作的菲勞。

然而,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像台灣這樣提供安逸的工作環境。世界各地的菲勞,生活處境堪憐者不在少數,最常見的遭遇包括雇主未依合約支薪、奴役、性侵、工地意外及種種人身虐待等。

菲律賓中央銀行數據顯示,海外菲勞每年為菲國賺取數以億計的美元,今年前十個月,海外菲勞匯款達七億三千五百萬美元,按年成長值為百分之二十二點六。菲勞的犧牲換取了菲國經濟的不致崩潰,因此被雅羅育總統譽為「現代英雄」。可是,這些菲勞卻沒有享受到英雄應有的待遇。

社會福利部調查顯示,海外菲勞在出國前必須籌集大筆費用,應付不合理仲介費、強迫貸款、申請護照、警察清單、其他行政規費等,總計起來可達十萬披索(約新台幣六萬元),迫使許多人在出國前即變賣家產,或是欠下巨額債務。

他們在返菲後同樣面臨許多問題。首先,嚐試創業的菲勞多以失敗告終,反而欠下債務,政府也因預算拮据無法提供完善的再就業輔導方案。再者,菲勞返國後還得面對心理層面的問題,在海外生活多年,返鄉後看到的是親子感情疏遠、配偶另結新歡,還有因生活習慣改變而引起的誤會。

海外就業匯款未能妥善運用

「亞洲開發銀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菲勞匯款對緩解菲律賓長期的貧窮狀態助益不大,因為這些錢大多花在子女或親戚就學上,其餘則用在伙食、村莊節慶、及常常倒閉的小生意上面。

一般來說,菲勞在海外工作的前十二個月薪資,都要繳給仲介公司,加上稅金及保險等開銷,假設一名菲勞沒有其他花費,三年工作下來,也只能帶回約二十八個月的薪資。

三十年前,菲律賓政府為紓緩失業而啟動海外就業計畫,至今,該計畫仍是支撐菲國經濟的樑柱,充分顯示菲律賓當局未能妥善利用這些匯款,作為促進發展的助力。菲勞在世界各地唱著血淚的悲歌,而菲律賓的經濟卻仍然一籌莫展。

相關新聞
美駐吉達總領館遇襲事件  菲勞一死一傷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違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罰1450萬美元
胡塞襲擊引發連鎖反應 亞洲港口陷擁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