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促成統一 或加速分裂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亞洲時報 Laurence Eyton 撰文) 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屆人大十三次會議(12月25日至29日)引起了臺灣方面的密切關注。先前,新華社報導,該會議將討論審議針對台獨的《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中共一直以來總以為實現統一的最大障礙乃台獨勢力,殊不知兩岸統一的最大威脅其實是在臺灣越吹越猛的“去中國化”風潮,出臺反分裂國家法非但不能遏制台獨勢力,而且只會適得其反。

媒體普遍預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借在澳門慶祝回歸五周年之際,闡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但是,胡錦濤僅提到了“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倒是隨行官員回答了不少有關該草案的問題。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表示,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並不適用於港澳地區。前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進一步解釋,因為台獨問題,需要立法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目前,該草案的審議正在全速進行著。12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對記者說,“中國全國人大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立法程式完全是為了遏制‘台獨’分裂活動。” 由於全國人大會議仍未結束,對於《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具體內容及何時公佈,目前尚不得而知。但這部法案還是引起不少猜想。它會為“兩岸統一”確定具體日期嗎?支持台獨的大陸台商會因此被拘捕嗎?它會如何定義“分裂”,還是僅僅反對“臺灣宣佈獨立”,或者對於臺灣的其他過火行為(如修憲和改旗),也會有相應懲戒措施?

臺灣期待著美國對該法案表態;華盛頓則表示,在沒有看到具體內容之前,不予置評。今年,布希政府多次批評臺灣“企圖改變台海現狀”,而臺灣想透過此事件(華盛頓是否也會強烈譴責北京)瞭解美國對兩岸是否持有同一標準。

中共沒有認清形勢,反而期望出臺反分裂國家法能有效遏制台獨勢力。依筆者之見,北京現在要做的不是集中精力應對台獨分子,而是拋棄早已令臺灣老百姓心有餘悸的“一國兩制”方案,另做打算。

首先,臺灣的分裂思想不會因這部在審議中的草案而停止繁殖,即使明年實施該法也無益處,且不談其具體內容。大陸武力威脅臺灣已十多年,似乎成功遏制住臺灣宣告獨立,但對於臺灣民眾中正在成形的“臺灣意識”,大陸卻束手無策。

中國視分裂主義為臺灣“去中國化”文化風潮的罪魁禍首。其實不然。筆者認為,臺灣一直是被別人踢來踢去的皮球;先是荷蘭殖民者,再是明清統治者,又是日本殖民者,然後是蔣介石的流亡政府。現在,該輪到他們掌握自己的命運了。他們希望把歷史改寫,建立一個嶄新國家。

因此,臺灣當局刻意淡化兩岸的傳統關係,要求島內企業去掉其品牌中“中國”、“中華”的字眼。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也被迫去掉“Chinese”,改為 “Taiwan Securities Association”。陳水扁11月表示,臺灣的“本國史地”不包含中國(大陸)和蒙古。他認為臺灣更需要教育的大改革,臺灣的教育必須以培養民眾做個“堂堂正正的臺灣人”。所以,臺灣2006年度的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竟把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等列入“中國古代史”,不算“臺灣史”。很明顯,沒有政治驅動,臺灣教育改革是行不通的。這種“去中國化”的要求早已存在。執政的民進黨僅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而在國民黨統治時,這種教改已經展開。

不過,無論誰掌權,“去中國化”都不可避免。這是臺灣民主化不可避免的結果:本土人與大陸關係不甚密切。他們掌權後,自然出現這樣的要求。正是本土人的這種意識,推動著臺灣政治,而非北京所謂的“分裂主義”。澳大利亞脫離英聯邦,就是很好的例子。

“去中國化”已成臺灣的主流文化。北京對此無可奈何。該法案只會限制兩岸對話,影響大陸解決臺灣問題。

不少臺灣人本來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再加上北京頻頻以武力解決相威脅,他們就更傾向脫離大陸,島內的台獨運動也正因此而愈演愈烈。如果大陸能提出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臺灣雖然仍在去中國化,或會犧牲一些“國家主權”以換得長久平安。類似邦聯、或者歐盟的模式似乎比“一國兩制”更有吸引力。但北京堅持除了“一國兩制”外,一切免談。對臺灣來講,回歸7年的香港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雖然“一國兩制”,香港卻無權決定自己2008年選舉特首的方式。

根據臺灣現行民主制度,是否“和平統一”需要臺灣選民投票決定。這樣,北京不得不給出能吸引臺灣民眾的提議;如此一來,北京在承認“一國兩制”這副藥對臺灣失效的同時,還必須另開一藥方。

然而,出臺《反分裂國家法》卻等於堵死了北京另闢蹊徑的思路,導致台海分歧更加嚴重。有人認為,該法並非旨在加速統一,而是不希望局勢再度惡化。但只要臺灣仍然“去中國化”,臺灣就會背離統一,而且越走越遠。想要遏制“去中國化”,唯一有效的就是北京提出一個臺灣樂意接受的方案。

其次,臺灣很可能以牙還牙,也出臺類似法律。針對大陸用立法來遏止分裂,臺灣“副總統”呂秀蓮主張臺灣應與中國大陸展開法律戰及國際宣傳戰。泛綠陣營提出,臺灣應制定《反吞併法》,修改公民投票法,以推動公投制憲,用法律戰來反制大陸的法律戰。不少民眾認為,《反吞併法》應包括“一旦遭到攻擊,臺灣即刻宣佈獨立”的內容。立委蔡同榮也表示要聯合友台的美國議員修改臺灣關係法,他說,臺灣關係法只規定任何試圖以和平手段以外方式決定臺灣未來,將被認為是對西太平洋和平與安全一項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去年通過的《全民投票法》沒有賦予選民決定統獨的權利。北京此番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更是在臺灣民眾中引發完善《全民投票法》的呼聲;有人甚至詳細列出需要對“統一還是獨立”進行公投的條件,如大陸指向臺灣的導彈達到多少枚,或者同臺灣建交的國家減至幾國時。如果北京真希望統一,出臺《反分裂國家法》實屬下下策。

最後,北京的這個舉動對藍營帶來不少傷害。藍營本以為立法院選舉獲勝後,北京將減少施壓,陳水扁也將忙地無暇自顧;這樣,他們可以積極促進兩岸展開對話。北京卻誤判形勢,以為藍營立法院獲勝是其施壓的功勞,所以趁熱打鐵,通過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加緊向臺灣施壓。結果,這些針對《反分裂國家法》的 “報復”措施受到臺灣眾多本省人支持,傾向於統一的藍營也不得不屈服,就像他們去年違願支持公投法一樣。

不少人以為,支持藍營可以安撫北京,卻等來了北京的反分裂法;現在隨著大陸的《反國家分裂法》一步步走上正軌,臺灣支持分裂的勢力也在增強。這樣,“統一”更是遙不可及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人:雖有反分裂法陰影 台股仍有補漲行情
民進黨立委:中國訂反分裂法自找麻煩
中國制定反分裂法  對台政策法律化
中國人大審議反分裂法高度保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