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胡勝正:因應東協挑戰 台灣可另採CEPA模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4日電)東南亞國協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啟動降低關稅進程,面對「東協加一」效應將在2010年發酵,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表示,這對台灣是一項重大挑戰,台灣應另採取不涉國家主權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模式,積極與各國展開更深入合作。

中國和東南亞國協在11月底簽訂貿易協定,敲定雙邊貿易化及零關稅階段時間表;自明年 7月起,全面啟動降低關稅進程,並在2010年將7000項的貨物關稅降低到0至0.5%。

前行政院長、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昨日表示,東協擴大對台灣最不利的衝擊,將會是產業都外移到可享受優惠關稅的地方去設廠,除非台灣能生產出全世界非買不可的產品,但這種可能性不高,因此,他擔心,若政府未妥善因應 5年後亞洲的新局面,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台灣產業真正走向空洞化」。

胡勝正則表示,「東協加一」、或是未來日本及韓國加入後的「東協加三」,如果這個模式成功,確實對台灣有不利影響,但關鍵是講的比較容易,真正在技術性談判過程中,還有許多困難要面對,他質疑這種合作模式是否能如期推動。

胡勝正認為,「講比較簡單,做比較困難」。在東協內部推動貿易協定,因國家數量不少,交涉雙邊談判,其實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台灣也要積極爭取參與,以台灣的經貿實力,「東協應該是加四」,第 4個就是台灣。

不過,由於 FTA(自由貿易協定)牽涉國家主權,對台灣而言,現實上有較吃虧之處,但他表示,政府積極推展與東協國家簽訂FTA,只要跟一個國家成功簽訂FTA,就會有示範效應,而且不論大國還是小國都要積極冾簽,他比喻,「要進入房子前,大門小門都是門」。

此外,他認為,為避免邊緣化,台灣應同時拓展東協國家之外的合作機會,但這方面,台灣必須低調一點,雖然一方面人民有知的權利,但一宣佈正與某某國家洽簽 FTA,中國就會打壓,為避免橫生枝節,政府目前是積極進行,但不必特別宣傳。

胡勝正表示,其實政府對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非常努力,目前在行政院有「策略聯盟佈局小組」,由院長游錫(方方土)親自主持,組織內部又分FTA及非FTA小組,其中FTA部分由他負責、非FTA如爭取加入OECD部分則由政務委員林義夫負責,大家經常開會,盼能有一些突破。

在牽涉國家主權下,目前台灣僅與邦交國巴拿馬簽訂 FTA,成績有待努力,胡勝正指出,也有不少國家建議台灣可以雙管齊下,除了 FTA之外,還可以採取CEPA合作模式。

在沒有牽扯到國家主權情況下,他說:對沒有邦交的國家而言,較容易達成合作協定,目前有幾個國家有機會朝這方向去談,但談判牽涉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目前很難有時程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