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調控 經濟仍過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效果不彰,經濟仍有過熱現象。已經進入2004年最後1個月份,國內外各機構開始對2005年經濟展望進行預測,而中國經濟發展的隱憂,不約而同成為各機構評估影響全球景氣之重大變數。

經濟學人(EIU )全球編輯總監法蘭克林(Daniel Franklin )更直接點名,因為中國硬著陸(hard landing )的可能性尚未排除,被列為「2005年全球經濟主要4大風險」之一。

外資機構花旗銀行台灣區副總裁鄭貞茂更指出,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不僅成為明年景氣一大變數,也使得部分台商考慮將投資重心轉向越南或返回台灣。

關於宏觀調控,中國官方其實自去年下半年起,已陸續採取宏觀調控措施:首先,2次提高銀行業存款準備率,由6%提高到7.5%,並允許貸款利率在現行基準利率加上0.63個百分點。

其次,中央政府也嚴密監控鋼鐵、水泥、房地產、電解鋁、汽車等過度投資的行業,同時整頓高爾夫球場、大型購物中心等開發案。

再者,為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成效,中國更在今年10月底調高利率,這也是中國自1996年,陸續8次降息後首次升息。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硬著陸或軟著陸的問題,目前根本尚未形成,因為宏觀調控還沒有發揮效果,經濟依然存在過熱現象。

經建會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投資年增率雖然從今年第1季的43%降為第2季的14.2%,但第3季投資年增率又迅速攀升至25.9%,而10月份為26.4%。

最值得關注是,被中國列為宏觀調控重點項目的鋼鐵業,10月份的投資年增率竟然高達97.2%,顯示過度投資現象並沒在中國減緩,宏觀調控績效不佳。

不僅如此,經建會還表示,中國今年第3季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高達5.3%,是7年以來(1998年 )新高水準。而10月份生產者物價年增率高達8.4%,去年整年平均僅2.3%,「中國通貨膨脹的隱憂還是存在﹗」

再從經濟成長率來觀察,根據經建會相關資料顯示,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 )成長率已從今年第1季的9.8%,微幅下降至第2、3季的9.6%與9.1%。

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坦承,目前宏觀調控的成效僅是初步、階段性,未來還是要繼續防止投資再度加速,或物價上漲幅度過大。

至於宏觀調控對台灣的影響?經建會指出,中國目前所推行的措施主要針對鋼鐵、水泥等特定內需市場,對台灣出口貿易與台商的實際影響有限。

不過一向對中國經濟發展持負面看法的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憂心指出,中國經濟早已經開始拉警報,他呼籲台商必須提高警覺、審慎面對。「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但中國經濟早就該垮了,全面下挫、崩潰只是遲早的問題。」

張清溪指出,中國經濟高成長是來自於投資而不是消費,但裡面很多投資項目都是沒有經濟效益的,這樣的經濟體質要如何維繫下去?

張清溪抨擊,因為中國地方政府為了要拉高GDP成長率,毫無限制亂投資﹔將導致生產過剩,使得中國當前經濟成長的質量大打折扣,並衍生銀行呆帳問題。

因此他認為,儘管中央政府祭出冷卻經濟的緊縮政策,但地方政府卻陽奉陰違,經濟根本達不到降溫效果,台灣不應該繼續將資金搬到這麼具有高度風險的市場。

相關新聞
中經院:明年台幣均價31.7元
偽台灣毛巾 明年全面取締
台灣需要既大又強的銀行
歐盟對中國售武禁令與空中客車交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