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家變」 想逼退安南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自由時報杜默12月7日報導)布什政府突然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難,或許不像馬來西亞外長阿爾巴所說的,是出於報復心態,意圖玷汙安南的名譽迫其辭職,但部分政界人士與媒體呼應聯合國工會家變緊跟著炒作,不無給安南難堪的意思。

聯合國工會和安南之間的齟齬,根源於龐大又老大的機構不可避免的官僚與腐化,導火線則是工會在行政改革問題上與管理階層時有摩擦,欲以糾舉內部不法的行動,藉國際輿論向管理階層施壓。

工會的糾舉行動包括,4月間致函安南指出,掌管風紀檢查部門「內部監察辦公室」的副秘書長奈爾在人員招聘和晉陞上獨厚印度同胞,以及7月間指控難民事務公署高級專員、荷蘭前總理呂貝爾斯涉及性騷擾。

安南支持監察辦公室的調查,裁定性騷擾案不成立,至於監察辦公室本身的爭議,安南則接受負責行政管理的副秘書長貝爾蒂妮調查,認定監察辦公室並無任何違規行為,只是告誡他日後在人事問題上要謹慎,以減少其他職員的負面的看法。

工會理事會在上個月19日,也就是貝爾蒂妮報告出爐後三天通過決議,指聯合國高層有罪不糾的作為,會「進一步侵蝕」他們對管理階層的信任。

美國右翼媒體見獵心喜,不僅稱「奈爾事件」彰顯聯合國職員不滿安南包庇違規高官,使聯合國面臨成立以來未曾遇見的秘書長信任危機,更羅列安南四大罪狀:坐視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拒絕派兵維和;為石油換糧醜聞辯解,且安南的兒子科爾亦捲入其中;剛果維和部隊涉及強暴索賄醜聞,安南身為維和行動負責人,難辭失察之罪;寬恕涉及性侵的高官,對內部官僚不端行為視而不見。

緊接著,明尼蘇達州共和黨參議員柯曼公開呼籲安南辭職,布什也說,若安南拒絕美方調閱石油換糧相關文件,或不許聯合國官員接受美方調查訊問,美國會考慮撤銷對聯合國的資助。聯合國工會的決議不具任何約束力量,美國政治人物與媒體見縫插針,充分顯示安南批評伊戰和拒絕向伊派遣更多聯合國人員的言行,已經踩到美國的痛腳。

不過,英法俄中這四個常任理事國和其他理事國力挺安南,五十四個非洲國家更簽署聯名信,表示強烈支持安南,美國逼退之舉顯然激不起任何反響。

相關新聞
聯國官員徇私 職員工會仍挺安南
非洲國家領袖與聯合國秘書長簽署和平宣言
南韓政府同意延長駐軍伊拉克一年
世界大國外交官會商伊拉克及中東謀和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