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王小石事件說明了甚麼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十一月四日,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王小石以配合調查的名義被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有關人員從其正在學習的市委黨校直接帶走;十二天後,該院的反貪檢察官以涉嫌受賄罪名為由正式提請批准逮捕王小石。至此,一個由大機關的小人物引起的腐敗案件開始引起全國媒體的大規模報導。

  根據現在透露出來的消息,王小石八年前開始其在證監會的工作生涯,被捕前任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僅僅是一名副處長的他究竟幹了些甚麼?他的涉嫌罪名聽起來十分荒唐——出賣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的名單。王小石案件的最終結論當然應該由法院公正判決後得出,但是在數以千萬計的股民們多年來被那些上市公司矇騙得慾哭無淚的時候,王案的出現的確可以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

  股票發行的審查機構的權利太大而且這種權力和責任不對稱是中國股市出現腐敗的一個重要源頭。二零零零年以前,中國一直實行的股票發行行政審批制度。從二零零一年三月開始,改而實行核准制度。所謂的行政審批制度合核准制度實際上並沒有根本的區別。惟一的不同是將審批的權利由純粹的政府官員們的手中交給了以政府官員為主體的一個審批委員會的手中。發審委由中國證監會的官員和所聘請的會外有關知名人士組成,共計八十人。而且,聘請委員的決定權仍然在政府官員們的手中。這個委員會握有企業能否上市的決定權,但是卻不需對上市公司的行為負責。這種權力和責任的不對稱使得委員們行使起權力來無需對廣大的股民負責。這樣的制度安排就構成了一系列腐敗的內在因素。

  根據規定,除當然委員外,發審委其他委員身份應當保密。但是,由於中國的股市制度性漏洞太大,公司一旦被批准上市,便可以任意圈錢。所以,很多申請上市的公司都不惜花費高額成本摸清委員們的底細,然後對他們一一進行「公關」,爭取得到上市的機會。相對於上市後輕而易取得高額不義之財而言,這種「公關」成本實在是一本萬利的投資。正是適應這種「市場需求」,王小石及其合夥人專門開辦了一家公司,向需要的公司售賣發審委委員的名單。

  這種政府控制的批准或者核准制度,對任何一個遵紀守法正常經營的公司來說都意味著極高的成本。山東省三聯集團的的董事長張繼升曾經公開回答三聯為甚麼不直接上市的問題,他的解釋是代價太大。他說,到各級部門運作上市的費用可能高達幾千萬。因此,不少正當的企業為了規避這個不合理的成本,不得不放棄爭取上市的權利。這樣一來,中國的股市更成為劣股盛行的投機者的天堂。那些既沒有內部信息又沒有對上市公司制約權利的中小股民,哪有還能逃脫任人宰割的命運。同時,對合法經營的公司來說,少了一個正常籌資的渠道,從而影響其健康發展。

  希望王小石事件能夠使得人們就產生「王小石們」的源頭上進行一些更為深入的思考。更希望中國不僅在股票發行制度上,而且在所有的經濟領域中限制政府權力並且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否則,一個王小石倒下了,還有更多的王小石會更快地產生出來。

RFA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經濟結構性矛盾愈趨尖銳
中國銀行系統充滿風險
陳勁松:加息  熱錢  加劇中國金融風險
綦彥臣:加息的政治含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