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吃緊 經建會:投資宜審慎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因計畫經濟預測失準,導致中國自2003年起發生廣泛性缺電,預計今(2004)年缺電將更趨嚴重,尤以江蘇、浙江兩省與大上海地區缺電較嚴重;行政院經建會呼籲台商,應將中國供電穩定性列為投資安全評估項目。

  經建會說,2000年到2002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分別達11.4%、8.7%和11.6%,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估計,2003年全年電力需求將增加15%,創25年來用電增幅最高紀錄,增幅遠高於經濟計畫所預測的9~10%。

  因用電量擴增遠超過預期,導致中國出現嚴重電力短缺現象,2003年夏季中國有21省發生不同程度限電,為求以價制量,內地電價已自2004年1月1日起適度調高;經建會呼籲,中國各地的缺電問題,近期內恐難以獲得改善,台商應密切注意電價是否會因供電吃緊而有所調漲,或拉大尖峰與離峰的電價。尤其在進行投資評估時,應將供電穩定性列為重點項目,並且做好突發性停電或限電的因應措施,以避免限電或停電所帶來的無謂損失。

  經建會表示,根據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發佈的電力市場預測報告說,2004年電力吃緊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其中浙江、江蘇和上海將是缺電較嚴重的地區,2005年電力短缺現象會減緩,2006年電力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區仍然存在短缺現象。

  本波缺電發生原因,可溯自1998年中國實際電力需求僅增加 1% ,使得中國當局認為電力供應相對過剩,而採取限制電力投資政策,導致2001年起電力投資下滑,電力建設投資占全國基本建設投資比率逐步降低,由「八五」時期(1991-1995)的12.1%,降到「九五」時期(1996-2000)的10.4%,到2002年僅為7.2%,建設速度落後導致電力供應量不足,供需缺口日漸加大。

  此外,高耗能行業發展速度過快,2003年工業生產創下了 1995 年以來新高紀錄,已造成電力需求增加,再加上過去幾年,中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鋼鐵、建材、汽車、化工等高耗能重工業的發展,導致工業用電大幅上升。

  氣候變化也是造成缺電的間接原因,由於內地高溫、乾旱少雨,導致水庫蓄水減少,水力發電量減少。

  例如,2003年夏季前所未有的枯水期,使得湖南、福建等以水力發電為主的地區無電可發;而由於中國頻生礦災,小型煤窯基於安全考慮被迫關閉,導致燃煤供應不足也是主因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草庵居士政經系列﹕美國遭遇襲擊——中國的机遇和選擇
中國工商銀行從嚴控制投資過度行業貸款案
溫家寶下令節制銀行放款
歌手周杰倫開古董店 賺賠無所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