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專訪:一位職業培訓中心負責人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月怡採訪報導)採訪之前,同事告訴我何鵬岳先生是一個有正義感,是非觀念強並富有理想的人。我有點不以為然,這些年接觸了不少培訓學校,看著他們浮浮沈沈,看他們在報紙上“打”廣告,聽到許多培訓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的消息,知道有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利潤的不擇手段的做法。對這個行業我都有點心灰意懶的感覺。本來嘛,在我眼裏從事教育事業是很高尚的事,如果演變成一種單純的商業模式,就值得深思了。

在一個夜晚,我撥通了何先生的電話。那時已經是八點四十了,何先生讓我給他十分鐘的吃飯時間。原計劃一小時的采訪,差不多進行了兩個小時。何先生和我談的內容,遠遠超過我預期設想的。有時我甚至覺得自己的思路都跟不上他那種跳躍性的思維。采訪是我越來越熱衷的工作,因為從每個被訪者身上,都可以得到許多啟迪。

何先生對市場的充分瞭解,豐富的知識面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無疑是個非常有個性和充滿熱情的人。如果我們的移民中多一些這樣有思想有幹勁的人,我們一定可以在未來更有作為,更可以被加國社會認可。我期望他的培訓中心如他所願可以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加國安居樂業的一個新起點。

月怡:請您簡單介紹辦這個培訓學校的背景?

何: “志達培訓,誠譽為本”。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效的運作方式是實現辦學目標的強大推進劑,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職業技術教育的品牌,這使我們充滿成功的信心。加拿大是個市場經濟的社會,華人市場存在惡性競爭,我個人認為這是對本地市場運作的錯誤理解造成的。

我個人很欣賞比爾。蓋茨的話“做你所做,愛你所做”。作為一個移民,本地企業給我發揮人生價值的機會很渺茫,當然機會是給有准備的人預備的,等待機會不如創造機會,因此通過持續的自我學習來等待時機創造機會。加國嬰兒潮一代到2015年大部分就退休了,本地將會缺少大量勞動力,在二月份的發表加國總理施政報告中正是驗證了這個機會。我們培訓中心涉足是機械和電工等傳統行業,不是短平快的項目,而是很長遠的商業計劃。從安省政府的統計資料上,定居在安省的技術移民83%都是工科背景。他們的學歷普遍不被承認,找工作遇到重重障礙。通過學習最快的就是考上政府職業資格,雖然有證書,但缺少實際動手的實踐經驗。我們的辦學宗旨是以雇主的需求為導向,開發滿足學員要求和市場需求的課程。我們將是在全方位提供理論結合實踐的實用課程。希望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新老移民朋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位置,在加國安居樂業,這也是回饋社會的一中表現形式。

實話說,和其他的移民一樣,我的打工生涯也經歷過體力工,工藝工程師,維修工,電工等等,我所在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有工會組織的,也就是很穩定的“鐵飯碗”了。當工作變成簡單的重復勞動的時候,無法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時,我就會再一次超越自我。務實創新是資訊時代發展的根本出路。我在加拿大渡過的第一個“五年”中,不斷在自我學習,不斷在總結經驗,不斷在建立人際關系,從現實生活中學會適應了這個社會。 在准備投入於職業技術教育事業之前,我已經拿到每小時32.08元的薪水。所以當我辭掉工作,我的老闆,同事和朋友們很多人都說我傻。但我相信,困難是機會的一種表現形式,創業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對移民生活的再次挑戰。

我個人的理念是:每一個成功者都有開始,擁有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天天超越自我,時時追求卓越,別人打不倒你,只有你自己可以。加拿大很適合我這類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原意靠自己的奮鬥去改變現狀。如果你改變不了這個社會,就讓社會改變你。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好的,但行為本身我是不贊同的,為什麽不把家搬到山那邊,等愚公花了幾輩子時間把山移開,我都不知道可以造多少房子了。想法不同,看事情的方法不同。

月怡:目前培訓學校競爭很激烈,您覺得您的優勢在哪里?

何: 我自己也是移民,也知道就業的艱難。所以我理解找工作人的心情。同樣因為我有各種工作的背景,我知道雇主要求很高,光是有政府資格證書還不夠用。在我們的培訓中心提供實習場所;在推薦就業方面建立了廣泛推薦網絡,與許多大中型企業和非牟利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有效地保證了學員們的就業率。

課程是領先的。我從美國引進許多培訓教材,並且取得代理商和經銷商的資格。公司所有的教程都是有版權的。任何非法拷貝或用於商業用途將受到我們的絕對法律追究。

師資力量是豐富的。許多教師都是正在大公司就職的,非常有經驗,對雇主的要求也很熟悉。我本人擁有五種職業資格包括,工業鉗工,工業電工,建築電工,Master Electrician等多種證書,我正在准備安省職業工程師所要求法律和道德規範考試。

月怡:請問您的課程對學員的語言要求?

何: 英文口語是一個方面,但不是絕對的。至少別人讓你幹什麽,你能聽懂;你也得會說行話。我知道有學生在面試時,遇到以下情況:基本工具名稱的英文不會寫也不會念;電子元件三極管的作用不知道;簡單的整流橋不會畫;機械設計的圖紙看不懂等等。作為求職者,這些非常簡單的常識都不懂,人家怎麽樣聘用呢?但相信這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學員們都還不錯。我們代理的技術培訓錄像可以幫助學員們在短期內強化技術術語。

月怡:學生參加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工作,您在找工作方面有什麽建議嗎?

何: 我自己覺得找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盡快通過語言關。盡管多倫多是個移民城市,普通話也開始日漸大行其道。但想要找到理想工作,盡快融入本地生活,語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不瞞你說,我原來是學日語的,你知道剛來的時候多難,但現在我不但找工作沒有障礙,而且我也常常和三級政府部門打交道,爭取為移民安居樂業做一份貢獻。

二:Career Transition 把中國的資格轉成這裏雇主承認的技能技巧。通過各種資格認證或者培訓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前面講過,就不再重復了。

三:最難的,也是相當重要的是態度問題。作為一個移民,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就業狀況也是相當嚴峻。您有如下兩種選擇: A.默默無聞、能吃苦耐勞、虛心學習、不驕傲、又有知識又能幹。 B.也可以自誇自大、自高自傲,認為自己有才資格老並能幹,擺闊氣,不學無術。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這裏是加拿大,我們是移民。沒有任何一個移民是不通過艱苦奮鬥就可以做享其成的。

月怡:請問您辦學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何: 很多的學生,從硬體上講,考試可以考得很好;軟件方面不好改變,思想方式轉變很緩慢。這也是個80/20的原理。80%決定你如何待人接物,別人是否喜歡和你一起工作。我們必須從內心去改變。技術資格和教育背景僅占不到20%。

我們的學員中,心裏素質較高、學習成績較好、能夠吃苦耐勞、有上進心的,他們找到的工作是比較好的,工作職位也是很好的,也得到老闆信任和重用。在學校得過且過,不學無術的一些學員也只能是現場第一線的操作工人,有的還在外飄泊,無工作。

能否找到工作,和能否在此地安居樂業,態度真的很重要,也就是EQ(情商)要高。我們在培訓基本技能的同時,也會從這個方面來幫助新移民重新思考。你知道有一種說法叫“跳蚤人生”。是一個試驗,把一個跳蚤放在桌面上,上方有一塊玻璃。然後拍桌子讓它跳,總是碰到玻璃,跳了幾次之後,拿開玻璃,它還是跳那麽高,最後拿把火在旁邊燒,它就可以跳得很高。許多人都是這樣的,必須在遇到很大的外界沖擊後才可以改變自己。

“是金子到哪里都發光的”,是塊好鋼材,錘煉錘煉,可以在建築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要是爐灰渣的話,再煉也難成為好鋼材,但優點在加國仍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加國社會分工不斷細化,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月怡:請問您對學生的有什麽期望嗎?

何: 我希望幫助學員們完成移民人生轉折的三個階段:新移民生存階段(體力工)。我建議不管你的目標多大,都要從最基本的做起。這裏企業雇主不承認原來的資格是現實,但怨天懮人也解決不了問題,天無絕人之路,盡管加拿大的三級政府和民間組織也盡努力幫助移民安居樂業,但效果還不是明顯。幸運的是您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斷學習去很快改變。

老移民發展階段(技術工人或專業工程師)。轉換企業可以使您的薪水產生量的變化,但僅是一種重復的勞動,代表不了學員的人生價值,我相信也不是大多數人移民的目的。所以,雖然我鼓勵人們從最基本的做起,但當基本的生存可以滿足之後,我們可以期望有更好的發展。許多人在國內也是個專業工程師,在這裏也同樣可以經過培訓成為安省職業工程師。

老老移民安樂階段:有句話叫“衣食足,知榮辱”,熱心公益,回報社會是華人社區壯大的必由之路。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有飛躍發展。其他族裔的移民人數可能沒有中國人那麽多,但社區力量大的多。我們華人移民想要在此地被更多的承認,熱心公益及回報社會是必須努力的方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移民系統發生重要變化 上庭前請一位好律師很關鍵
經濟正義中心:指數化萬能壽險存在欺騙性銷售
卡達開學了!不同國家的同學無國界大融合
工卡被拖延可催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