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榮義:舉債建設國家 為維持台灣國際競爭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8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八日電)對於政府擬以舉債方式擴大公共建設支出,卻被在野黨批評為「債留子孫」一事,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成員、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榮義博士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舉債進行公共建設以調節景氣、刺激民間消費,乃世界各國常採用的方法,各界應調整觀念,以免台灣競爭力因此衰退。

對於政府財政收支逐漸失衡的情形,吳榮義直言「政府財政收支政策應與企業理財一樣」、「錢不夠的時候借錢投資,等待景氣好轉時賺錢還錢」。

吳榮義說,政府原本預定今年第一季開始實施的「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計畫,就是這種創新思維下的產物。有關在野黨立法委員指稱擴大公共建設違反「財政收支平衡」並會「債留子孫」的說法,他認為是舊時代的思維,並不符合目前世界潮流。

吳榮義解釋指出,「財政收支平衡」是國民黨政府 撤退來台時,因為在中國大陸執政時有過通貨膨脹的痛苦經驗,對於財政支出趨於謹慎,也因此才會有「財政收支平衡才是健全財政的想法」,但演進至今,「應該有討論的空間」。

由於政府稅收逐年減少,目前僅佔國民生產總值 (GDP) 的 12% 左右,但受限於公共債務法規定每年舉 債上限不得超過當年歲出預算 15% 的規定,使得政府要在舉債額度外擴大公共建設,必須編列「特別預算」獲立法院通過,而政府預定實施的「新十大建設」計畫,就是未獲立法院支持停擺中,吳榮義對此表示不以為然,並直言「其實台灣仍有相當大的舉債空間」。

吳榮義表示,台灣目前的債務比約佔國民生產毛額 (GNP)的 31% 左右,與世界各國相較,國力與台灣相當 的國家,平均債務比約為 70% 左右,遠高於台灣,而 經濟已低迷十餘年的日本,債務比更高達 140%,但受 惠於景氣好轉,有歐美經濟評論家認為日本今年經濟將 「 Fly again 」,而過去舉債所建設的港口、公路、 音樂廳、圖書館等公共建設,不僅在過去十餘年相當程 度的維持日本的經濟,更改善了日本國民的整體生活品 質。

日本野村證券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辜朝明日前來 台訪問時,就曾表示日本過去十餘年如果沒有舉債建設,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復甦。吳榮義說,「就像感冒要吃藥一樣,舉債進行公共建設就是為了幫助國家維持體力」。

吳榮義還以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為例,指出美國政府財政長期以來均維持赤字狀態,到了柯林頓主政時期,因景氣好轉及高科技產業的大幅成長,使國力達到高峰期而有了財政盈餘,證明舉債以擴大公共建設,與「債留子孫」不能劃上等號。

他說,台灣金融界目前的游資高達三、四兆元,如果政府能發行公債充份運用,可相當程度帶動經濟成長。在世界各國都加緊基礎公共建設腳步的同時,他認為有關「政府舉債」的觀念,朝野都要有新思維,以免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因此衰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