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指中國貿易政策導致物價上漲

“大豆戰爭”讓13億中國人支付代價

標籤:

【大紀元2月2日訊】(大紀元成容﹐陳常鵬﹐王竹亞編譯報導)從2003年下半年起﹐中國大陸肉類﹐食用油及其他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正當人們紛紛報怨口袋裡鈔票不頂用了的時候﹐華盛頓郵報記者彼得-古德曼從中國哈爾濱發回的報道,揭開了價格上漲的部份謎底。

根據古德曼的報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同意對外國貨物開放中國市場﹐以換取在全球出售更多產品的權利的兩年以來,通過逐步升溫的“大豆戰爭”已經讓世界各國明白了﹐為什么許多國家現在都指責北京單方面不守約。這一案例也顯示出中國領導人的平衡舉措是多麼困難,因為當他們制定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中國的進口需求大量增加時,通過限制產品的供應使一個群體受益,結果卻損害了另一群體的利益。在這場“大豆戰爭”中,三千五百万大豆農民的高收入,實際是由其他13億中國人通過購買高价食品支付的。

在一個陰冷的秋天,常武慶(音)從他那生鏽的拖拉机上將大豆卸到路邊收購點的秤上。他點著頭表示對這次的收購价感到滿意:七毛錢一斤,這几乎是去年收購价的兩倍。

常來自中國東北平原的一個封閉的小鎮,對世界貿易的方式當然一無所知。他不知道今年大豆的价格已升至頂峰是中國最近限制大豆進口的結果﹔他也沒听說滿載大豆的貨輪在海岸線游弋,等待着在港口卸貨的許可證﹔或是由于北京為增加農民收入保護其市場,而美國出口商不得不承擔的額外費用。

但他知道那一疊裝入他工作服口袋的鈔票价值將近400美元﹐足夠買一頭牛。“比去年好”,他說,帶著盼了50年才遇到個好年頭的那種謙虛,就像當初人民公社讓位于自留地,和持續的惡劣天气終于見好一樣。

如果廣闊的田地開始給農民一點富裕的希望﹐那么市區的街道卻在講述另一個故事。購物者們從超市中擠出來,嘀咕着豬肉漲价了,但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漲价的原因﹕用于喂豬的豆粕短缺。他們因菜油的价格上揚而煩惱,卻不知大量短缺的用于榨油的大豆,正囤積在遙遠的上海港。韓奮忠(音)在他今年秋天剛開張的餃子店里抱怨﹐主要原料的上漲正在使他的收入減少。“我不能提高我的价格,”他說,“顧客可能就不來光顧了”。

中部的安徽省,是中國最窮的省份之一,人們現在購買豬肉比三個月前多付四分之一,購買油要多付百分之十到十五。在更遠的南方,价格攀升得更高。

雖然中國被國際貿易組織的條款所限制,不能強制利用大豆的進口限額限制大豆的進口,但是,國際貿易公司指稱北京利用其他的官僚方法有效地達到了同樣目的:延遲出貨﹐并干脆通過操縱食品安全標准和行政執照的苛刻要求來限制進口。他們說中國正利用同樣的手段限制許多其他行業的外國競爭者進入,例如銀行業、保險業和汽車配件行業。

大豆的貿易活動早在中國進入WTO之前多年就已經正式開放給外商競爭,然而大豆貨品卻一直是個爭議點。

2001年,中國政府曾施行一項新的食品安全標准來限制基因改造過的大豆進口﹐規定此類進口貨物必須檢附中國主管机所認證通過的安全證明書,然而奧妙之處是﹐中國當局當時并未制定如何取得該認證的相關辦法。中國本身正積極投入生物科技的發展,且基因改造的大豆也已被廣泛地在市面上銷售。因此,美國与南美的貿易官員皆將此項新措施解讀為“以食品安全為名﹐運用法律規定來保護當地農民權益的一項措施”。

去年中國的農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在完成其制訂的標准后,已同意頒發“臨時”安全證明書給合格厂商。但這些證明書之有限期限很短,每當過期后就得重新商議延長期限,使未來貨品的合法性一直存在著疑慮。

去年夏天,大豆又因另一种理由被暫時禁止進口,說是某些貨品違返了一項“植物衛生”規定,該規定系用于防范帶有“phytophthora”霉菌的食品進入內地而危害到中國的作物。美國的官員承認實确有一些此類霉菌之存在,但它是中國所特有的,并不像所宣稱那樣具有嚴重的危脅性。

中國否認它在違反國際貿易組織的協定,堅稱所有對大豆進口的限制都是基于食品安全的正當理由作出的。“中國嚴格履行它的國際承諾”,在最近的一次新聞簡報上,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音)說。

但一些中國決策人承認,北京确實利用貿易政策和其它控制杠杆保護農民。他們說美國和中國沒什么不同,美國已派發農業補助金几個世紀了。在最近的貿易談判中,發展中國家更加要求美國消減自己的農業補助金和關稅。

同樣地,中國的領導階層有意補貼五千万農民的收入。中國現行的從共產主義到市場體制的轉向已經拋棄了許多政府補助,以及社會健康和教育保障,更加劇了農村地區的不滿。

然而大豆的高价位問題也在中國的其它地區散播著,并顯現出一個從共產體制轉換到市場體制所經常困擾的問題:雖然目前大部份貨品的价格系取決于市場,但仍有部份系由政府所管控。分析師表示:在本案例中,北京政府對于大豆的需求度的估算顯現出了相當大的誤差,阻礙了依靠谷物原料生存企業的發展,也抹煞了因應市場需求而萌生的企業。

近年來,家畜業者順應中國所得不斷提高所帶動整體肉品消費量上揚之勢,而擴充了產量。此舉為大豆用于牲畜飼料催生出了一個巨型產業之態勢,并吸引了全球如嘉吉(Cargill Inc.)与ADM (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等大厂的投資。

根据上海匯易咨詢有限公司(JC Intelligence Co.,一家獨立的農業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2000家的碾制厂,共計雇用250,000位職工。中國目前每年消耗三千三百万噸的大豆,大約占全球產量之16%。以目前的增長率來看,五年內消耗量將可達五千万噸。但中國一年約僅生產一千六百五十万噸,因此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農產業者皆積極介入,欲補上此差距。對這些國家而言,中國已變成其首要之出口地。

根据中國海關的統計資料,截至去年9月,中國已進口了約二千一百四十万噸的大豆。但是最近一期的臨時安全證明書在去年9月20日業已宣告過期,而新的證書卻須等到9月的第一周才開始頒發。沒有合法的安全證明書,進口商就不能再進行申請第二項必備文件 —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所頒發的“檢驗許可(inspection permit)”。有了該項許可證貨品在到達的時候才能進行一項強制性的植物衛生檢驗程序。

即使在進口商申請到了該許可,他們也須等上個把月才會收到它,之后還得再等數周它才會生效。碾制厂在未取得上述必備之文件前,不得簽訂任何買賣豆類的合同。一般來說,碾制厂會在市場价格优渥的時机下事先鎖定几個大豆的大合同,而上述的規定有效地使這些操作變成為非法。

美國大豆協會中國區主任菲力普藍尼(Laney)說:『這真是荒唐!你根本沒法那樣做生意的。』

許多總經理說,多數工廠選擇打破規定,繼續在沒有具備的文件情況下,簽約買大豆。嘉吉公司的總經理切斯特-楊(Chester T. Yang)說:“我們只是試著讓工廠繼續生產,而且其他的工廠也都如此做。” 嘉吉公司是一家位於南方的廣州省東港地區的榨油廠,同時也與一家著名的台灣食品公司有合作關係。

中國官員自有辦法教訓他們一下。八月的某一天,當船隻開始抵達中國的港口時,其中多數是來自美國的船隻,港口檢驗官指控他們違反規定且拒發許可證給船隻靠岸,並強迫船員在停泊港裡漂泊幾星期,一直到有效的許可證下來才結束。然而在這段期間,進口商卻必須每天付給船公司約兩萬美元的額外費用。最高的時候,約有24艘船在這種情況下停頓在港口裡。進口商告訴美國貿易官員,最近衝突的真正癥結是由於中國政府發現進口的大豆數量遠超過今年前半年。

到上個月,多數的船隻自那時已獲得許可卸貨﹐但是嘉吉的工廠仍靜止不動,180位職工什麼事也不能做。而在港外,卻有兩艘載各著六萬噸從巴西和阿根廷運來的大豆的船,已經在抵達後等了一個多月﹐可是他們還要為了許可證而再多等一天。

兩位合同工人抱怨由於停工而失去工作,這份工作使他們獲得約250美元一個月的薪資。而臨時建築工人目前待遇是一天3美元。一位自稱姓劉的人說“我要發瘋了,我們一點兒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工作。” 劉先生來自四川省的一個小村莊,薪水是為了要扶養妻子和三個小孩。

在廣州鄰近省份,大豆粕的價格在過去三個月由每噸270美元飆漲到每噸400美元。在東港吾家豬場,一個20人養了約五千頭豬的地方,場主人說由於大豆的高成本使他們的批發價不得不調漲百分之十。

這星期北京終於在廣州省官員的遊說下允許嘉吉公司開始卸貨﹐但是這個信號已經達到了效果,工廠總經理楊先生已經派遣採購員到黑龍江去買大豆了。

藍尼說,“中國政府感到驚慌,這明顯的是一種檢驗人員必須實施的秘密配額政策。”他們正利用這種威脅﹐恐嚇人們不要帶來大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高科技工作外包引起爭議
法外長在俄講演震驚主人
因應WTO杜哈回合談判新形勢顏慶章返國述職
澳美自由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