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灕江面臨全面斷航危險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中國旅遊勝地譽稱“百里畫廊”——桂林灕江出現歷史上少見的低水位正面臨全線斷航的危險。

據《瞭望東方周刊》日前報導,灕江即將全面斷航,桂林至陽朔約83公里的灕江水程,現在每天只能遊覽10多公里。,狀況之嚴重、國際影響之大,是極其罕見的。已成爲旅遊業內人士的話題,牽動著桂林旅遊極其敏感的神經。

報導說,灕江面臨斷航之患,絕非僅僅是自然災害所致,人們認爲:人禍猛於天災!原因有三:水源林面積銳減; 林木加工企業增多;沿岸旅遊業的盲目開發。

據中國當局林業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灕江源頭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從上世紀50代年起水源林面積呈下降趨勢。1958年水源林面積爲4萬多公頃,到1980年已下降至1.77萬公頃。目前隨恢復到3.08萬公頃,但比1958年以前仍然減少25%。導致枯期流量減少,枯水期越來越長達3個多月之久。

據瞭解,近年來灕江沿岸興辦了大大小小的農家旅遊餐館、簡易旅遊景點上千家。新建的冠岩等幾個大的景區、景點,每天在從灕江抽取大量飲用水的同時,也把大量的垃圾和未經處理過的污水直接傾倒到灕江中去;灕江沿岸采沙場隨處可見挖沙現象嚴重。

據現場工作人員楊捷介紹,遊覽灕江(楊堤——九馬畫山一段) 每天有2000多人。

在碼頭擺攤賣膠捲的唐說,從2003年11月6日起,灕江遊覽航線從磨盤山碼頭改從楊堤上船。江中一條條豪華遊船和竹筏排成一條長龍在耐心地等待遊客,一排排旅遊大巴直接停靠在灕江護堤上。而幾十米開外的河床則沙石裸露,河面水寬有的僅幾米。

據各水文站報告2003年入夏以來,桂林遭遇50多年來極其罕見的高溫天氣,出現了少有的乾旱無雨現象,降雨量偏少。其中,桂林站7月降雨量與歷年同期平均降雨量對比少79.6%。

據桂林市水文站黃坤安介紹,2003年12月3日,灕江水位降至140.53米,流量也一直維持在11立方米/秒左右,這是自1950年以來爲數不多的一年。2004年1月9日,灕江水位降至140.45米,流量僅有8.5立方米/秒。

水文專家提醒,灕江水位已達發佈封航公告的極限。(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特產與風味小吃:羅漢果
廣西漓江斷航源自人禍
【新聞大破解】中共22條極限施壓台灣 已顯無效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如何發展 美歐做法有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