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深度觀察: 韓國盧武鉉彈劾案

白夜 (韓國漢城)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訊】* 彈劾大禍緣起

韓國總統盧武鉉走馬上任一年以來, 政局如驚險懸念片不斷上演, 執政地位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之上。 3月12日, 更是一個焦雷平地炸起,在野黨大國家黨和新千年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一舉通過了總統彈劾議案, 盧武鉉暫被剝奪總統權力!一時間,韓國上下嘩然, 舉國震動。

彈劾國家元首,這是天大的事,一般來說總與一個臭名昭著的事件相連。 盧武鉉做錯了什麼,遭此彈劾大禍呢?

直接原因就是2月24日盧武鉉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的失言。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他直抒胸臆,坦言「希望國民能夠支持開放國民黨」。 此言一出,立刻被在野黨抓住了把柄。因為韓國政治制度為保證總統、國會和司法三權各自獨立,法律上規定總統應在選舉中保持中立。

所以盧武鉉這個談興所至的表白,立即被兩大在野黨上升至違憲的高度,提出盧武鉉總統必須立即公開道歉,並宣稱同時啟動彈劾程序。很明顯,在野黨看到,一年間盧武鉉未能扭轉韓國經濟趨於低迷的頹勢而造成民意支持下滑, 而身邊助手和兄長又捲入賄金醜聞更使國民對他的信任蒙上一層陰影,把這樣一位總統趕下台去似乎順應民意,合乎民心,並可水到渠成地取而代之奪取國家權力,實在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加之盧武鉉聲稱不「屈服於所謂的彈劾借口」,更是火上澆油,兩大在野黨群情激憤,急不可耐地利用佔據國會議席多數的有利地位, 3月12日所向披靡地通過了總統彈劾案,盧武鉉黯然離職,由總理高建暫時代理總統職務。

* 反彈劾運動風起雲湧

但是,在野黨議員額手相慶、歡呼雀躍之聲音猶在耳,接下來形勢發展卻急轉直下, 讓他們傻眼了。

12日彈劾案通過的當天晚上,就有盧武鉉的支持者在國會大廈外面集會抗議,並有一人悲憤過度而自焚以示抗議。12日抗議風波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各大城市民眾走上街頭,反對彈劾總統。13日,抗議集會規模進一步擴大,僅漢城光化門就聚集了7萬人高舉「彈劾無效」的標語示威抗議,14、15日直至發稿的18日,抗議集會持續每天舉行,網上的討論更是處於白熱化狀態,投票贊成彈劾的在野黨議員的名單加照片在網上流傳,成為網民們在即將舉行的國會選舉中誓言「修理」(不給其投票,使其落選)的對象。各民間團體和全體大學生更是互相串聯,群起反對彈劾總統,積極展開反彈劾簽名運動。

與此同時,背景各不相同的各大媒體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十分接近,都顯示對彈劾持反對態度的國民高達70%,並且兩大在野黨的民意支持度應聲下落,反對彈劾的開放國民黨民意支持度迅速攀升。

兩大在野黨面對聲勢浩大的反彈劾運動慌了手腳,民意的這種反彈意味著4月15日即將到來的國會議員選舉對在野黨議員大事不妙,在野黨黨員一時人心大亂,一部分黨員為了政治生命的延續斷然退黨,加入了開放國民黨。情急之下3月15日在野黨黨首先後造訪韓國最具影響力的KBS和MBC兩大電視台,要求停止對彈劾案的焦點報道,但是遭到拒絕,狼狽不堪。

* 盧武鉉為何不倒

在野黨針對民意支持下滑的盧武鉉總統的彈劾案,為何乏人喝彩反而激起民憤和眾怒呢?為什麼韓國國民對盧武鉉總統非但沒有牆倒眾人推,反而出手相救,果斷支持呢?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在野黨這一舉動具有侵犯國民主人翁地位的負面含義 。幾千萬人熱情參與普選出來的總統,板凳還沒坐熱,在野黨一百多名議員仗著人數多一合計就給搞下去了,全體國民感到自己的投票決定權受到冒犯。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即使這狗有缺點,主人也頗有不滿,但要懲罰要教訓應該由主人說了算,你不跟主人商量一聲就一悶棍把狗打死了,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同樣在野黨沒有充分瞭解民意就把民選總統拉下馬,令全體國民頓生反感:總統是你們決定還是我們決定?

其二,選擇的相對論。兩個蘋果都有毛病,一個有疤,另一個爛了一半。雖然你對有疤的蘋果也不滿意,但二者必選其一的話,你就會選有疤的蘋果而不願要爛得更厲害的蘋果。助手收受非法政治獻金,胞兄捲入受賄醜聞等事件雖然讓盧武鉉沾了一袖子泥,但人權律師出身,曾經為韓國的民主化進步事業盡心盡力的他其總體品行之清還是有公論的;而傾向保守,長期以來代表既得利益集團的在野黨大國家黨在政經勾結方面歷史記錄不良,滿身污垢,眾所周知。 經獨立司法機構的調查,反對黨大國家黨在去年競選中收受的非法政治資金是盧武鉉助手收受金額的近10倍,哪個更為厚黑國民心裡是清楚的。

此次彈劾案的事件發展進程和內部規律,跟去年10月發生的「國民再信任案」驚人地神似。當時在野黨始而積極推動「再信任」公投,希望借民意之手一舉將盧武鉉趕下台,但隨後民意調查顯示多數國民願意「信任」盧武鉉,在野黨不得不悻悻地轉而反對「再信任」 公投。總之,單個對盧武鉉進行民望調查,支持度確實較低,但一到跟大國家黨對決,二者必居其一的關鍵時刻,大國家黨就落個灰頭土臉的下場。此番彈劾案又把國民推到這種二選一的抉擇前,民眾的反應顯示:盧武鉉是不盡如人意,但比他更乾淨的人選何在?難道是醜聞性質更嚴重的大國家黨?

其三,盧武鉉是一個代表韓國社會民主化進步的標誌性人物,極具象徵意義, 5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心理上極不願接受這樣一個人物的倒下—出身底層,來自寒門,沒有傲人的學歷,在政治經濟界也沒有很深的淵源關係,但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精神,懷抱人權事業的激情和致力韓國民主化的理想而拋棄普通律師優越安逸的生活,最終在中下層民眾和青年網民的力挺下問鼎總統寶座。

他的心路歷程和精神追求是韓國從60年代直至90年代初漫長艱苦的民主化運動的縮影。韓國從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末經濟一直高速增長,但是政治上堅持獨裁專制而導致腐敗叢生,社會不公極為嚴重。大批盧武鉉類型的知識分子和大學生懷抱社會良知和民主理想,在無數人遭受監禁、拷打、殺戮的血與火中,愈挫愈勇,持續鬥爭三十年之久才迎來了民主憲政。現今50歲以下的韓國國民,其青年時代幾乎都是在反對獨裁政府的抗爭激情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長期勾結保守勢力的大國家黨有一種感情上的排斥,對盧武鉉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理念則有感情共鳴。大國家黨欲把盧武鉉踩下台的形勢,這些國民怎麼看怎麼彆扭和鬱悶。由這種深層的感情紐帶可以理解,為什麼彈劾的消息傳出後,悲憤過度自焚抗議者有之,焦慮不堪借酒澆愁酩酊大醉後駕車撞擊國會大廈者有之,更有很多的國民泫然泣下,感情反應強烈。

* 改革勢力和保守勢力對決

韓國國民普遍感到,在野黨不是從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出發彈劾總統,而更像是保守勢力反撲,欲合夥打殺這位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僅靠民眾支持得以當選的 「草根」總統。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這種最廉價的溝通工具,盧武鉉這樣缺乏上層利益集團大力支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當選總統。網民們利用網絡把所有競選人的人生經歷、言行細節查了個底兒朝天,最終認定盧武鉉歷史最為清白,性格品質也正直、有勇氣,最有希望革除韓國社會的現存弊端。

現存弊端是韓國以往專制政治的惡性遺產,可以追溯至60年代初靠掌握軍隊而奪取國家權力的樸正熙政權,他雖然大力發展國家經濟,打造了「漢江奇跡」,但政治上一直高壓專制,導致腐敗叢生、政商勾結,權錢交易盛行。流毒至今,表現在選舉上就是政黨、國會議員秘密收受大企業的政治獻金,然後又用這些經費僱人造勢、收買人心甚至收買選票,當選後」吃了人家的嘴短」政策上處處看上層利益集團的眼色行事。

盧武鉉的當選是庶民的勝利,也是韓國保守勢力的心頭之痛。 他雖然未能出淤泥而不染,但確是歷屆民選總統中競選資金最少的,雖有助手捲入賄金醜聞,但其規模跟大國家黨不可同日而語,這使他有勇氣不惜某些手下人受牽連而大動作推進競選資金製度的改革,這無疑是試探從源頭上痛擊權錢交易和政經勾結,打中了上層利益集團的痛處,加上他的執政理念是「參與政府」,鼓勵民眾力量和民間團體參與政治,進一步壓縮了上層利益集團操控政治的空間。這使他自執政以來一直受到在野黨及其代言的既得利益集團的群起圍剿,另外經濟增長乏力又造成民意支持度下滑, 導致上台以來步履維艱的局面。

盧武鉉能否恢復總統權力,雖然還有待憲法法院做出裁決,但從目前形勢判斷,憲法法院逆民意而動的可能性極小。在野黨刮起的這場彈劾風暴,風暴乍起就風向突變,逆向吹向了自身,不得其利反受其害,極為難堪。「彈劾案」反映了改革勢力和保守勢力之間的激烈鬥爭,也充分展示了韓國的政治文明已經發展到民意能夠充分左右政局的地步。

* 韓國政局走向

以我旅居韓國6年的觀察來看,此國政局雖看似波瀾起伏, 卻內藏生機和活力。 不斷的鬥爭以及相互制約和監督促進了它的民主制度日趨成熟。金泳三、金大中的兒子受賄鋃鐺入獄,盧武鉉胞兄涉嫌受賄也可搬上報紙頭條,最高權力階層受到越來越嚴厲的監督和制約是不爭的事實。

「再信任危機」也好,「彈劾案」也好,都有民眾的廣泛參與和堅實的民主運行制度為其後盾,韓國並未陷入真正的政治危機。 身在漢城,廣泛接觸學生、知識分子和普通人,韓國國民的公民精神令我深為震撼。國民以類似02年世界盃中為自己國家球隊助威的激情,大規模付諸行動,積極參與影響政局走向和政策制定似已成為一種傳統。 從過去冒死反抗專制制度,到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捐獻黃金,再到這次反彈劾民眾自發運動,其精神一脈相承,他們敢於挺身而出為自己的國家負責,國家大事就是自己的大事,為此他們叫喊,怒罵,辯論,集會遊行,絕不容忍國家的運行脫離總體民意的走向。 有如此公民責任感的韓國國民,我對「彈劾案」後韓國政局向良性發展抱有很強的信心。

完稿於2004年3月18日

(本文敏感字眼被刪改後以<<平民喚歸盧武鉉>>的題目發表於中國<<新民週刊>>雜誌2004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韓國聖公會大學中國學系原語民教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白夜:鐵律的黃昏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