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從美勞中學習廿四節氣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31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謝亞晴╱台北報導) 古代中國天文發明中,除了陰陽合曆、太陽黑子與彗、孛的觀察發現之外,廿四節氣的制度讓當時農人得以依時工作。

國立歷史博物館將廿四節氣特點以故事性的方式介紹給學齡兒童,每月二堂課,每堂課二小時,只需繳交材料費。

四月節氣有「清明」與「穀雨」,古人在「清明」時節將風箏放得老高,然後割斷線,取意放走一年的霉氣。而當「穀雨」一到,代表大地開始接受雨水的滋潤,是農人耕種好時機。

史博館(http://www.nmh.gov.tw/museum/hisactive/2004-04/h1.htm)上課日期分別為四月四日與十八日的下午二至四時,家長可陪同前來。上課內容分別為製作風箏與花藝創作。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款日本車價格不菲但物有所值 凌志占三
狗狗每次飯前都要待主人禱告 不然拒絕進食
明星夫婦不許5個孩子在18歲前用社交媒體
6月在Costco買九種商品 應景又超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