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農產品出廠與零售價格增長呈巨大反差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羅傑綜合報道)據澳新社消息,澳洲政府的一份有關農產品價格統計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很多農產品零售商正從銷售農產品中獲取越來越的利潤,而農民所得的利潤卻沒有多少增長,有些甚至還有所下降。

該報告是在今年3月初公佈的,據悉,制定該報告的原因是因爲一些奶製品工業人員在2000年向政府反映市場的不正常現象,即很多農產品的零售價格上漲,但是農民賣出的價格卻急劇下跌。報告同時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1997年農民的所得占農產品零售價格的42%,零售商所賺取的只占17%,6年以後農民所賺取的份額降至25%,而零售商的份額卻增占了22%。最初農民一升牛奶可以賣47.2仙,之後價格跌至29仙每升,而現在只有28仙每升。

澳洲奶製品與農民協會(AustralianDairyFarmers)表示這份報告已經很清楚地顯示出澳洲的零售商目前已控制了絕大部分的銷售市場,而農民幾乎沒有能力控制市場的農產品價格。

該報告中除了提到奶製品外,還提到了一些其他一些的相關農產品:
•鳳梨的出廠價格在8年中幾乎沒有變化,但是零售價格卻增長了40%.
•人造黃油原料價格在6年內也幾乎沒有變化,但是一些知名品牌的黃油的價格卻增長了43%。
•雞蛋的零售價格增長了23%,農民所賺取的僅增長了15%。
•報告中提到唯一零售價格和農民所得保持平衡的是麵粉市場。因爲麵粉市場最大的買主AWBLtd公司購買的麵粉的主要目的是爲出口。

澳洲農民聯盟(NationalFarmersFederation)表示該報告已經清楚地勾畫出了市場的嚴重不平衡,聯盟的伯克先生(CharlesBurke)還表示農民需要聯合起來同零售商們商議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益。紐省農民協會主席羅傑斯先生(JohnRogers)也對此表示不滿,他認爲現在市場機制給予了零售商們過多的權利。

澳洲環境部長秘書斯通女士(SharmanStone)也對此情況表示擔憂,她說農民被榨取得過多,就沒有錢去管理農場周圍的環境,像引進新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農作物與自然環境之間設置柵欄等。該報告中還暗示了對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的增長極度不平衡的譴責,但是該報告中並沒有指出造成這種情況的組織或個人,只是建議農民應當增加自己産品的出廠價格。目前澳洲農業部長特拉斯(WarrenTruss)已讓澳洲競爭監察員對此報告進行核實,以便進行進一步調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財政部長力求日本三菱留澳經營
營救親人汽車之旅從雪梨起程到堪培拉
澳洲保險公司AMP成為全澳第二大虧損公司
澳美自由貿易協定詳情公佈於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