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威脅未來社會發展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十多年後中國將有數千萬光棍漢找不到老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所研究員李偉雄坦言,出生性別比日益失調,已對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成嚴重威脅。

香港文匯報引述中國計生協常務副會長楊魁孚指出,中國性別比例到西元兩千年已接近一百一十七名男性比一百名女性,據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二十多年來中國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其他地區出生性別比都嚴重失衡。

楊魁孚表示,目前中國社會出現世界少見的出生性別比重度偏高、長期偏高、整體偏高,如果這個趨勢持續發展下去,預估到二零二零年,中國將有三、四千萬處於適婚年齡的男性無女可娶,而失調的性別比將引發買賣婚姻、拐賣婦女、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

專家指出,中國出生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對胎兒性別進行人為選擇,濫用醫療技術終止妊娠。這個問題主要是「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及醫生為利所誘而造成,雖然中國的「母嬰保護法」和「人口計劃生育法」都明確規定「嚴禁進行胎兒性別診斷」,但是在取證困難的限制下,這兩項法律的威懾效果實際有限。

此外,李偉雄認為出生性別比失衡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滯後有很大關係,問題包括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夫婦進入老年後無人贍養、部分家庭因子女意外傷亡生活陷入困境,即使部分地方為農村獨女戶或者雙女戶辦理養老保險,每年的養老金也只能買得起兩袋麵粉。

對此,專家建議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向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傾斜」,要使農民懂得養老不是單純依靠兒子或女兒,還可以依靠社會的力量,並逐步形成家庭撫養孩子|孩子回報社會|社會贍養老人的良性循環。

楊魁孚建議在「刑法」增加條款,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李偉雄則呼籲立法禁止「非醫療性的中期引產」,除非發現死胎、嚴重畸形或孕婦生命受到威脅,否則對私自進行中期引產的醫生和醫療單位處以重罰並追究刑事責任,對舉報非法性別診斷或中期引產者給予重獎。

相關新聞
禽流感病毒可通過雞蛋傳播
十種中國女性最易成為單身的職業
毛阿敏堅決不去做B超 直言生男生女無所謂
X染色體是老化的影響因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