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承認三峽污染 李鵬被指更改報告回憶

標籤:

【大紀元4月1日訊】亞洲時報邱鑫4月1日報導﹐自從一力推動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的原中國總理,原中國人大委員長李鵬退下來後,三峽問題一個接一個被揭露出來。自之前中國官方承認三峽水庫存在安全隱患後,最近官方再一反李鵬時代口吻,直承三峽污染嚴重。 這次中國官方再次就三峽污染問題發出警報,卻引發外間憶起李鵬被指為了促使三峽工程上馬,曾在九零年代初期更改三峽工程論證報告的往事。

新華網4月1日報道,中國環保總局證實,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工業污染防治工作進展不夠理想,主要問題是工業底數不清,結構調整力度不夠,污染企業廢水達標率低,治理技術落後,處理能力不夠等。

中央政府發現,地方政府對於中央政府的政令,反應十分不積極。據報道,環保總局評估結果認為,147項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工業企業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中尚有51項未動工;304家規模以下企業中有206家未關閉;規模以上需治理的242家企業中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有227家。

這次中國官方再次就三峽污染問題發出警報,卻引發外間憶起李鵬被指為了促使三峽工程上馬,曾在九零年代初期更改三峽工程論證報告的往事。

中國旅德學者、德國多特蒙德大學工程博士王維洛2002年曾在《當代中國研究》學術期刊撰文指出,1991年8月3日,三峽工程論證審查進入集中審查階段,雖然當時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分報告的結論仍然是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有弊有利且弊大於利,但是三峽工程論證總報告中關於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結論卻被改成了“利大於弊”。

據指出,這個論證總報告強調了大壩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聲稱“水庫可以減輕長江洪水對中游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平原湖區生態與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洪災對人們心理造成的威脅”。

當年的報告甚至宣稱:三峽工程“對中下游血吸蟲防治有利;水力發電可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可改善庫區氣候,有利於發展柑橘;能減少洞庭湖的淤積,有利於調節長江徑流量等等。”

自從中國新領導上場後,官方終於肯正視和面對關於三峽存在的環保隱患。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2003年6月7日就曾承認,從監測的結果看,庫區的水質沒有大的變化,庫區水體的糞大腸菌群污染比較嚴重。

新華網4月1日也指出,在三峽庫區的萬州、巫山、重慶等港口碼頭,“絕大部分船隻大都沒有對生活污水和油污水進行處理,直接排進了長江,違反了國家的規定。”

面對鐵一般的事實,李鵬也改口承認三峽存在污染問題;他在剛出版的《李鵬三峽日記》中就曾指出:“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本著對人民負責和對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對不利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各方面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以保證各項環境保護 措施的落實。”

和當年論証報告相反,李鵬改口承認,三峽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有利的影響主要有:可以有效地減少洪水災害對中下游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改善大壩下游枯水期水質,並可為南水北調提供水源條件;與火電相比,可減少大量廢氣、廢水、廢渣對環境的污染。

他又終於承認,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如水庫淹沒、移民和城鎮遷建,若處理不當,會加劇庫區原已緊張的 人地矛盾,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庫區部分水域水質污染會加重;泥沙淤積對庫尾也會有影響等。

針對有關問題,近日,中國環保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加強三峽庫區及其上游工業污染防治工作。

中國環保總局要求,要進一步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力爭今年8月底前動工率達到100%;加大對已達標工業企業的監管力度,做到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鞏固和提高主要污染物達標成果,確保重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加大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關停力度,加大不符合要求的造紙、釀造、食品、化工等污染企業的淘汰力度;加強規模以上排污工業企業的整改,凡是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一律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限不能超過3個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實拍大陸實體店的空空蕩蕩
長江中下游幹支流水位再漲 恐發生城市內澇
「高考達人」梁實再落榜 稱「心情爛透了」
浸淫公安系統近40年 貴州前公安副廳長落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