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天倫:全球化到底是帶來了好處還是壞處?

簡天倫

人氣 836
標籤:

【大紀元4月19日訊】全球化是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說熟悉是因為在新聞報道中經常聽到這一名詞﹐尤其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政治家們經常以此話題來批評對方的經濟政策。說陌生是因為除了知道全球化這個概念之外﹐絕大多數的人對它的歷史並不了解﹐對它帶來的利弊影響也只是一知半解。那麼全球化到底是洪水猛獸﹐還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必經之路﹐還是經濟轉型﹑更趨于合理的過程?

*全球化的歷史

全球化實際上早在從工業革命甚至工業革命之前﹐只要有國際貿易的時候就開始了。在1830年左右的時候﹐英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那個時候印度生產織布﹐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到了英國有了織布機以後﹐紡織業很發達﹐成本很低﹐印度就不再用這種手工織布者﹐而用了英國的﹐從英國進口﹐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近代日本的崛起﹐從60 年代起﹐70 年代走向世界﹐產品打入世界﹐實際上也是一個全球化。現在全球化發展迅速﹐最主要的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加入了﹐他們的成本又低﹐影響面就更大﹐實際上不光是這兩個國家﹐還有斯裡蘭卡﹑越南等等﹐很多國家﹐東南亞成本低的國家都加入了﹐確實對世界貿易的影響都很大。

*全球價格下降

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之一,最主要的是最近20多年﹐價格的下降,而且降低很多。例如﹐從七﹑八十年代﹐所有普通的經濟學家所定義的通貨膨脹﹐正常的通貨膨脹﹐一般來說在3% 到3.5%左右﹐而到90年代的時候﹐這些經濟學家的定義已經有所改變﹐基本上是2.5%左右﹐而到了2000年的時候﹐基本上是2%。這是根據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制定通貨膨脹的目標來定義的通脹水平。到了現在﹐就連美國都是2% 甚至2% 以下。

當然反面的例子就是日本變成通貨滯漲﹐那是另外回事﹐他有他自己國家的因素﹐但是價格普遍下降是世界範圍的好處。

*美就業不景氣是因勞工市場轉型所致

過去幾年﹐美國經濟不景氣﹐現在雖然經濟復甦﹐但是就業市場的表現還不夠理想﹐所謂的 Jobless Recovery﹐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人士抨擊現任政府的全球化政策﹐說這是造成美國人失業的元兇。但實際上,美國經濟這次的復甦所說的勞工市場不景氣﹐跟全球化沒什麼關係。

美國制造業勞工市場的不景氣早就開始了﹐這有好多原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整個經濟結構﹑勞工市場的轉型﹐而這個轉型實際上從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就轉體了﹐從哪裡轉呢﹖是從制造業轉向服務行業﹐大家容易記得的是80年代90年代到現在這個階段﹐美國經濟的轉型轉得很厲害﹐實際上到現在出現的外包等等都是經濟轉型的結果。

在過去3年來﹐美國制造業的勞工失去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美國並不是唯一的制造業丟掉工作的國家﹐美國從90年代到現在大概丟了18% 的制造業工作﹐而日本﹑英國丟掉了20%多的制造業工作﹐所以這不是說布什採取了全球化而使得美國的制造業勞工市場受損。

(摘自新唐人“經濟一周”節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