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發佈《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18日訊】

《2003-2004年度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

美國國務院5月17日發佈了遵照國會法令提交的報告──《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Supporti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The U.S. Record”)。這份報告詳細記錄了美國在促進92個國家的人權和民主方面做出的努力,是國務院每年發佈的《各國人權報告》的姊妹篇。

鮑威爾國務卿在爲這份報告撰寫的序言中說:”在每一個大洲,我們都在爲發展民主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的長期投入。”他說:”我們正在同非政府組織、信仰團體、反對黨派、少數族裔社區、婦女組織和工運人士共同建設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

鮑威爾還稱讚了幾位人權鬥士的努力,如緬甸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古巴的奧斯瓦爾多·帕亞(Oswaldo Paya)和津巴布韋的摩根·茨萬吉拉伊(Morgan Tsvangirai)。鮑威爾說:”我們與全世界爲揭露侵權行徑和力促民主變革而甘冒巨大個人風險的傑出男女志士同心同德。”

以下是鮑威爾國務卿爲報告撰寫的序言,由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IIP)翻譯。

—————————————————-

《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序言
科林·鮑威爾國務卿

在全世界推動人權和民主不僅反映了我國最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且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基本自由得到尊重、由公民選出必須承擔責任的、有代表性的政府將爲世界帶來希望和機遇,將使衝突和混亂不得肆虐,暴政和恐怖不得猖獗。

美國推動人權和民主的工作在國內得到了兩黨的堅決支援,其中大部份工作依靠我們同海外盟友的合作而開展。美國人民有理由爲我們參與制訂並努力捍衛的國際人權文件而感到自豪。我們與全世界爲揭露侵權行徑和力促民主變革而甘冒巨大個人風險的傑出男女志士同心同德,這些勇士包括古巴的奧斯瓦爾多·帕亞、津巴布韋的摩根·茨萬吉拉伊和緬甸的昂山素季。

在每一個大洲,我們都在爲發展民主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的長期投入。我們爲建立民主體制提供幫助。我們同非政府組織、信仰團體、反對黨派、少數族裔社區、婦女組織和工運人士共同建設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我們提倡政治清明,以便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我們爲實現資訊的自由流動以及確保選舉的自由與公正提供幫助。我們正在通過交流專案以及其他專案讓新生代瞭解民主理念和民主程序。格魯吉亞的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是參加過美國主辦的交流專案並懷著推動改革的決心返回家園的衆多年輕領袖之一。2003年,薩卡什維利領導了非暴力的”玫瑰革命”,並最終促成了新型民主選舉。現在擔任總統的薩卡什維利以及他所領導的人民面臨著把他們接受的民主理念用於日常實踐的艱巨挑戰,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這份遵照國會立法提出的年度報告──《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記述了2003到2004年度美國爲在世界各地揭露和糾正侵權行爲以及扶助活躍而穩定的民主政體的形成發展而採取的具體做法。正如布希總統所言:”我們向渴望自由和銳意改革的人們傳遞的資訊是:他們有一個強大而堅定的盟友──美利堅合衆國,對此他們可以完全放心。”

國務卿
科林·鮑威爾

《2003-2004年度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
美國促進人權和民主的戰略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指出人類尊嚴提出的八項要求:法治、限制國家絕對權力、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司法平等、尊重婦女、宗教與種族包容及尊重私有財産。

美國正採取廣泛的戰略倡導尊重人權。尊重人權既有其本身的必要性,也有利於美國的安全。美國認爲,侵犯本國公民人權的政權愈有可能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更容易形成滋生仇恨的土壤,從而對美國造成威脅。保障國內外安全與繁榮的最佳途徑是,通過實施良好的治理與法治倡導尊重個人自由和保護人權。美國借助雙邊和多邊渠道推進這項政策。

數十年以來,美國在雙邊事務中重點強調尊重人權的問題。《各國人權報告》、《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和《人口販運問題報告》詳細記述了世界各國的人權狀況,爲採取外交方式和開展各類專案制止侵犯人權提供了指南。布希總統、鮑威爾國務卿及其他高級官員在與外國領導人會晤和以其他形式直接交談時,經常表達美國有關人權的觀點和價值觀。政府高級官員還進行經常性的外交努力,促使人權受到侵犯的狀況得到改變,對於某些嚴重的事件還採取制裁措施和其他法律手段。通過國務院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開展的各類專案,我們以實際行動履行我們的承諾。布希政府爲加強這方面的努力已採取新的行動,如建立”世紀挑戰帳戶”(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和美國與中東合作夥伴行動計劃(U.S.-Middle East Partnership Initiative),與此同時國務院人權與民主基金獲得的撥款已增加兩倍,此外還要求給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撥款增加一倍。

2000年6月,美國在波蘭華沙與其他民主國家共同發起民主共同體(Community of Democracies),啓動新的多邊合作。此後,美國開始在華盛頓、紐約和日內瓦與有關的民主共同體成員討論在聯合國建立”民主核心小組”(democracy caucus)的問題。美國設想”民主核心小組”由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在多邊條件下更密切地相互協調,推進符合民主價值觀的目標。”民主核心小組”還有助於爲符合民主目標的聯合國決議案爭取更廣泛的支援。美國已舉行一系列會談,爲建立”民主核心小組”獲得強有力的支援。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是全世界討論人權問題的論壇,除一年以外,美國歷來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成員。聯合國大會也爲美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機會,有助於美國通過支援強有力的、以確鑿事實爲根據的人權決議案,推進民主理想、尊重人權和良好治理。

《2003-2004年度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對我而言,上星期聖誕夜到來之時也是自由降臨之日。那是我最終走出中囯共產黨監獄的時候,一個令我感到慶倖的日子。這一天的到來離不開我妻子賀信彤和我女兒徐瑾的努力和犧牲,離不開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朋友們的支援,離不開美國和其他民主政府的幫助。”
──徐文立,中國民主運動創始人,2002年12月31日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情況具有多樣性,既有嚴酷的專制政權,也有健全的民主政體。該地區有越來越多的人民接受民主價值觀和市場經濟,但是一些政府尚未實現法治或政府管理透明化。這些政府繼續嚴厲控制公民社會,嚴重踐踏人權。因此,美國積極鼓勵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政府促進多元化和代議制民主,支援建立透明和可信賴的司法體系,推動維持民主過渡必需具備的公民社會各項機制的發展。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更廣泛的各類國家開展民主、治理和人權專案提供實質性支援。國務院人權與民主基金(HRDF)目前支援在中國實施的一些民主和法治專案,幫助中國從體制上戰勝面臨的種種挑戰。該基金還支援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及韓國的專案(韓國重點關注北韓踐踏人權的現像)。

美國在亞洲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外交政策目標是,倡導有助於實現公民人權和基本自由的開放社會。促進宗教自由是我國在該地區進行努力的重要方面之一。除此之外,美國認爲,促進多元化和寬容可制止亞洲某些地區日益增長的宗教極端主義。美國還支援有關促進工人權利和遵守國際基本勞工標準的專案。

本屆政府要求該地區國家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內部衝突,防止安全部隊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律採取虐待平民等侵權行爲。美國付出極大努力,促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安全部隊推行內部改革和問責制。在受衝突影響的地區,樹立法治尊嚴是一項主要的挑戰。

除了與共同參加人權對話的亞洲國家定期舉辦雙邊會談之外,美國已與中國和越南舉行人權對話。然而,2003年未安排與其中任何一方進行新一輪對話,主要是因爲這兩個國家在值得關注的主要人權問題上未取得足夠的進展。美國還通過多邊論壇的形式促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人權,如支援聯合國實行的特別報告員(Special Rapporteur)等機制,還在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就個別國家的人權狀況提出決議案。美國繼續特別關注北韓和緬甸政府惡劣的人權記錄,並通過各種外交渠道敦促這些極度暴虐的國家發生積極的變化。

中國刑事辯護制度的改革

中國的刑事辯護律師面臨受到威脅、騷擾、拘留和逮捕的危險。許多受到打擊的律師只不過積極爲當事人辯護而已,並沒有犯任何罪。在某些案例中,律師受到控告甚至被定罪,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判入獄。結果,專職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所占的比例正在下降。五年前,刑事辯護律師占全中國律師的3%。現在僅1%的中國律師專職從事刑事辯護。這種狀況正使被告獲得公正待遇的途徑受到影響。據某些方面估計,由法律顧問爲代表的刑事被告所占比例已從1996年的40%下降到2001年的30%。

爲了支援中國的刑事辯護律師,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DRL)爲一個有關專案提供資助,以加強律師在刑事辯護過程中的作用。這個專案力圖解決律師面臨結構性障礙的問題,包括可用于阻撓律師充份代表當事人的有關法律和政策。根據這項資助的安排,一些辯護律師、政府官員、法官和檢察官已參加各種研討會,提出有助於加強他們作用的各種方式,其中包括向中國政府提出政策建議。

除了這個專案外,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還支援其他涉及刑事辯護的專案,爲辯護律師、法官和檢察官開辦的訓練課程即是其中之一。訓練將包括口頭辯護技巧、案件論證、邏輯辯詞的構思和陳述及職業道德等。訓練的目的是向受訓者介紹庭審抗辯過程的有關知識。

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從2002年開始通過人權與民主基金廣泛促進中國的民主、人權和法治,以上專案即是其中的組成部份。2004 財政年度,國會專項撥款1,000萬美元專案資金,通過選拔提供在中國實施有關專案的非政府組織。

《2003-2004年度美國支援人權和民主的記錄》
中國

中國的專制政府繼續壓制它認爲威脅政權或國家穩定的政治、宗教和社會團體及個人。中國政府的人權記錄仍然不佳,政府嚴重侵犯人權的情況仍然屢見不鮮。雖然司法改革在繼續進行,但在一些關鍵的人權領域出現倒退,包括無視曾做出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復審的保證,處決藏人洛讓鄧珠(洛桑東珠)。此外,中國政府還迫使尼泊爾政府遣返了18名藏人,逮捕在因特網上討論敏感問題的人士、衛生界活動人士、工運人士、辯護律師、新聞工作者、家庭教會成員以及其他希望利用改革所創造的空間的人士。侵權行爲包括對囚犯施以酷刑和虐待、逼供、任意逮捕和拘押、長時間的單獨監禁及拒絕給予正當法律程式。

美國政府採取多項策略促進中國的人權和法治。美國官員經常公開強調改善人權狀況的必要性並呼籲釋放良心犯。美國駐中國大使和駐中國使團的其他官員還同中國官員、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組織共同明確特別值得關注的領域,並鼓勵進行體制改革。美國還從多方面提供支援,旨在通過加強司法體制和促進法治、鼓勵民主政治改革、提倡宗教自由、保護包括勞工權利和婦女權利在內的人權、提高政府事務的透明度和建設公民社會來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

美國繼續高度重視在同中國官員會晤時提出對人權問題的關注,並努力爭取使中國釋放良心犯。本年度,美國駐華大使及其他使館官員在公開發表講話及與中國官員會晤時,屢次提出具體的人權個案。2003年12月,布希總統在華盛頓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晤時提出了人權問題。2003年9月,國務卿鮑威爾向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表達了我方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深切關注。2003年10月,鮑威爾國務卿在APEC部長級會議期間同李肇星部長會晤時再次提出了人權問題。2004年1月底,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在訪問北京時敦促中國推進同達賴喇嘛特使的對話,並提出了其他人權問題。2003年10月,國務院負責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洛恩·克拉納(Lorne Craner)前往北京,表達了對人權狀況以及在人權領域缺乏合作的關注。本年度,克拉納在同中國官員會晤時經常提出人權問題。在2004年2月和3月,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James Kelly)也在高層會談中提出了一直受到關注的人權問題。

2003年,政治活動人士徐文立和方覺及藏族尼姑阿旺桑珠獲釋並來到美國。2004年2月,藏族尼姑平措尼珠被釋放並獲准返回拉薩家中。2004年3月,持不同政見者王有才獲准到美國保外就醫。美國的呼籲還促成了其他一些被監禁的人士提前獲釋。一組中國法律專家首次同美國法律專家就仍在因現已廢止的反革命罪而服刑的人員的案例展開了討論,並於2004年2月在北京舉行了後續討論。

總統及高層官員繼續敦促中國政府同梵蒂岡和達賴喇嘛進行對話。達賴喇嘛的特使在過去兩年中兩度訪問中國西藏地區,這種情形爲數十年來的第一次。2003年5月,達賴喇嘛駐美國的代表洛第嘉日及駐歐洲特使克桑加贊訪問中國,同中國官員繼續進行于2002年9月開始的對話。

美國與中國持續進行人權對話。在2002年12月的人權對話中,中國政府同意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邀請聯合國酷刑和宗教不容忍問題特別報告員(U.N. Special Rapporteurs on Torture and Religious Intolerance)、 聯合國任意拘禁問題工作組(UN Working Group on Arbitrary Detention)及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訪華。但這些訪問至今仍未實現。美國官員雖然繼續同中國政府各層機構就人權問題進行接觸,但美國方面沒有在2003年安排新一輪人權對話,主要原因是中國沒有履行在2002年人權對話中做出的承諾。

本年度,美國官員努力加強美國政府與觀點相似的政府之間在人權問題上的資訊交流。美國參加了中國人權對話夥伴的”伯恩程式”(Bern Process)第四屆會議,交流有關人權策略以及民主、人權和法治專案的資訊。美國駐華使團還邀請國際知名人士就民主、人權、宗教自由、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法治等專題向中國聽衆發表演講。

美國致力於促進從體制上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爲此,美國資助了一個數百萬美元的計劃,在中國倡導司法改革和司法獨立,增加民衆對政府事務的參與並促進發展公民社會。目前正在根據這項計劃實施十多個專案,其中包括加強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普通公民依法尋求保護的專案。例如,美國在9月支援舉辦了一個有關刑事辯護法律問題的研討會,150多名中國法官、檢察官和辯護律師參加了這次會議。其他專案通過鼓勵舉行地方一級的直接選舉並爲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增辟渠道來促進民主政治改革。美國還爲一個由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管理的小型贈款專案撥款。美國駐華大使館向中國非政府組織運動的成員頒發數筆小額贈款,以支援民主價值觀念。2003年,美國爲13個不同目標的專案提供資金,包括在一所中國大學講授美國法律及支援倡導環境和衛生保健的非政府組織。美國駐華使館還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四次數碼視頻會議和協同北京美國商會爲10月舉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提供支援,以提醒人們注意某些商業活動對環境及社會造成的影響。此外,一位前美國聯邦檢察官在擔任美國駐華使館常駐法律顧問,並定期組織提倡法治的活動,經常就司法改革,包括同刑事訴訟有關的問題,向中國聽衆發表講話。

美國對少數民族的權利表示關注。美國在公開和不公開的場合敦促中國不要借反恐怖主義主義的名義鎮壓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政見的維吾爾人。美國官員還敦促中國不要強行遣返北韓人,並敦促中國作爲1951年《難民公約》(Convention on Refugees)和1967年《關於難民地位的議定書》(Protocol on the Status of Refugees)的簽約國,遵照有關規定,允許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 High Commission for Refugees)接觸這批危難人口。

美國投入了大量資源和時間,同中國官員及聯合國人口基金(UN Population Fund)商討取消中國限制生育政策中的強制性內容,鼓勵在完全知情、自願執行的基礎上實行計劃生育。

美國還提倡遵守國際勞工標準。美國駐華使團密切注意中國執行《美中關於監獄勞動的諒解備忘錄與合作聲明》(U.S.-Chin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and Statement of Cooperation on Prison Labor)的情況,並對有關強迫童工的指控進行調查。美國勞工部爲那些促進勞工領域的法治建設及改善礦井安全的專業援助專案提供支援。國務院的”取締血汗工廠合作專案”(Partnership to Eliminate Sweatshops Program, PESP)具體針對爲美國市場生産産品的工廠中存在的工作條件不合標準的問題。這個專案以海外工廠爲物件,配合美國其他方面的努力,使有關國家遵守1998年《國際勞工組織關於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Declaration on the Fundamental Rights at Work),並幫助發展中國家達到美國貿易法所規定的有關勞工權利的標準。國務院正在通過這個專案向四個非政府組織提供在中國開展工作的資金。”社會責任國際”(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及其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正在制定並試行一套創新性的勞資關係模式,並將以此方式在中國三到五個玩具廠和服裝廠內培訓多達3000人。”社會責任國際”希望在這個專案完成時,能在地方上建立起確保遵守勞工標準的能力,並且形成一個可供中國其他工廠使用的勞資培訓模式。”中國工作組”(China Working Group)正在中國工商界和中國商業院校努力提高對勞工權利的認識。”玩具製造業協會”(Toy Industry Association)正在努力提高廣東省的地方能力,從而確保當地的玩具製造業遵守勞工標準。最後,”企業社會責任”組織(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正在爲工廠經理、監督執行員和供應鏈管理人員等編寫有關勞工、環境、健康和安全問題的高級培訓材料,並開發適合在中國各工廠使用的應用手段。

美國駐華使團繼續鼓勵中國進一步打擊販運婦女和兒童的行徑。中國公安部雖然在最近三年中逮捕了20000多名販運分子並營救了42000多名受害者,但它可以在同外國機構的合作上做得更多。

(中國部份完)

(5/17/2004)(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府指香港現時享有較大民主自由
【專欄】劉曉波:楊建利冤案背後的中國現實
北京市開始抓捕上訪人員
大赦國際稱歐盟亟需改革武器出口規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