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風味餑餑

人氣 14
標籤: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豆面餑餑是用大黃米、小黃米磨成細面,再加進豆面蒸制而成。這種餑餑顏色金黃,有黏性,味香可口。蘇葉餑餑是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勻,外面用蘇葉包起來蒸熟的,有一種蘇葉的特殊香氣,別具風味。粘糕餑餑是用大黃米浸泡之後磨成面,在黃米面中間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後則成。這種餑餑用油煎著吃,或蘸著糖吃都行,既香又甜。   
  
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經過發酵後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開,磨成水面,再用布袋過掉渣滓,水面置桶裡發酵,待到有酸味時,用漏斗或機器擠成麵條狀,煮熟即可食用。有時發酵過大,略有酸臭味,故又稱「臭米子」。在遼寧叫「(左火右 叉)子」。東北城鄉,還設有(左火右叉)子館,專營「臭米子」。
  
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其前身是滿族的一種傳統糕點——搓條餑餑。製作搓條餑餑先把蒸熟的米飯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錘反覆打成麵團,然後蘸黃豆面搓拉成條狀,油炸後切成塊,再酒上一層較厚的熟黃豆面即成。搓條餑餑是昔日滿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後來,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纏」,更名為薩其瑪,人們又稱其為糖蓉糕。這種餑餑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滿族餑餑品種繁多,各有特色。金黃的小窩頭,酥 脆的炸散子,鬆軟的淋漿糕、細膩的大盆糕,此外,還 有金絲糕、太陽糕、涼糕、酒糕、春餅等等,數不勝舉 ,各領風騷,都是滿族的傳統風味。

(資料來言: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漫話旗袍
漫話旗袍 人氣 3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見證百年風華 東京原宿木造車站走入歷史
【傳統文化】劉將軍欺侮神靈 遭暴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