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來鴻:吳三桂與吳鳳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訊】BBC記者楊孟瑜: 還記得吳三桂嗎?那個明朝末年引清兵入關的知名人物,早已淹沒在歷史塵煙中,怎知道隔了兩、三百年後,在台灣2004年的大選前後,他老是被台灣的政治人物提起來。

當然,台灣如今提起他來,都不是什麼好評價。大選期間,先是民進黨的總統陳水扁提到吳三桂。由於阿扁的競選對手之一,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有兩次情緒激動、公開下跪的舉動,因此阿扁就不只一次暗諷宋楚瑜「別再跪了,再跪就成了吳三(跪)桂,那台灣可就沒了」。

這吳三桂由於當年引清兵入關,因此在台灣一般的評價中,他等同於「賣國賊」、「見風轉舵者」。阿扁用他來形容對手,也是暗喻對方會「賣臺」,把臺灣「賣給」中國大陸。

這是大選期間民進黨陣營用來「區分敵我」的選戰技倆。到了大選之後呢,前一陣子倒換成是國民黨部傳出有所謂「吳三桂」的說法。

臺灣「吳三桂」?

話說國民黨今年又敗選了,雖然目前還在打選舉訴訟官司,看能否經由重新驗票來對大選結果「翻盤」,但黨內終究也出現各種檢討敗選原因與要求改革的聲浪。

而這其中,傳出了高層幹部指責國民黨有所謂「吳三桂」問題,也就是指黨內有部份立法委員在選前沒有盡力助選,選後卻屢屢「炮打黨中央」,甚至有可能被民進黨方面「招降納叛」,如同那不知效忠明朝,反而見風轉舵的吳三桂一般。

對於國民黨內有「吳三桂」的這種說法,媒體們紛紛去請問可能被影射為吳三桂的那些立委們,他們是連連否認。有的說國民黨目前以團結為先,沒有所謂「吳三桂」存在;有的說他們只是基於愛黨而提出一些意見反映或批評,不應該就被打成「吳三桂」。

冷眼旁觀國民黨在選後的內部整合問題,一旁的民進黨竟也有立法委員跳出來,不知是嘲諷還是好心安慰國民黨說,其實民進黨內也有「吳三桂」,只是因為民進黨贏了總統大選,所以這些「吳三桂」也就做不成吳三桂了。

民進黨是否真的有吳三桂?外界不得而知,倒是看到民進黨近來出現另一位姓吳的古代名人,叫吳鳳。不像吳三桂是兩岸民眾普遍知曉的古人,這吳鳳主要是臺灣流傳的知名人物;而且也不像吳三桂有著「賣國」的臭名,這吳鳳可是有著自我犧牲、捨身取義的好名聲。

歷史人物

傳說中,臺灣早年開墾時期,平地的漢人和居住在山地的高山族(現在稱為原住民,早年被稱為番人)漸有交易往來,但也不時發生衝突。 吳鳳當時擔任漢番之間的溝通與翻譯之職,頗受敬重,然而高山族一直有個”出草”習俗─就是下山來獵取人頭,吳鳳對他們屢勸不聽,最後有一天,吳鳳身披紅斗篷,騎馬到他們出草之地,自我犧牲供高山族獵殺。

待他倒地,高山族一擁而上,掀開紅斗篷,才知道殺死的是他們一向敬重的吳鳳,頓時大受感動,改掉出草獵人頭的習俗。 吳鳳的故事,在三、四十年前,曾列於台灣的小學課本中,幾乎人人都讀過,吳鳳一度也成為捨身取義、化解漢番衝突的代表性人物,民間還有吳鳳廟存在。

只是後來漸漸有人指出,這傳說「不實」,甚至是蔣介石政權用來鞏固「漢民族中心思想」的手法,而且故事中有醜化高山族之嫌,尤其80年代後,台灣原住民意識興起,吳鳳故事也就漸漸被「打入冷宮」 。  

民進黨「吳鳳」?

那麼在2004年的大選之後,吳鳳因何又「還魂」呢?那是因為民進黨有位重量級立法委員沈富雄,4月間有感而發,公開提出”愛臺灣的四項認知”,呼籲民進黨與陳水扁不要隨意以”愛不愛臺灣”來區分族群,有關臺灣前途的選擇,應彼此尊重,不要亂扣帽子,包括不要因為有人是1949年才來臺灣的所謂「外省人」,就扣上「不愛台灣」,會與大陸相通「賣臺」的帽子。

沈富雄這些言論發表後,遭到民進黨內不少同志和臺灣前總統李登輝的批評,他很難過,感慨自己如同當年的吳鳳。吳鳳當年遭高山族亂箭射倒,沈富雄說自己雖沒那麼悲慘,但那「從容赴義」的心情是類似的。遭到同志「圍剿」的沈富雄,還說那幾天是他拋家棄子自美回臺,為臺灣努力奮鬥18年來,最挫折、最灰心的日子。

嗯,18年,令人聯想到民間故事中苦守寒窯18年的王寶釧。王寶釧苦候18年後終於等到了帶兵東征,流落異邦的丈夫歸來,就不知道沈富雄何時能等到陳水扁和黨內同志了解他希望化解臺灣族群對立,促進族群融合的用心。

老實說,臺灣經歷今年3· 20的大選後,輿論間普遍憂慮的,就是這場大選已經造成嚴重的族群撕裂與對立。像之前提到陳水扁暗諷宋楚瑜是「吳三桂」那種論調,就是將祖籍湖南、身為外省人的宋楚瑜「巧妙」的歸於所謂會與中共串通,出賣臺灣的那一類人。而臺灣不少外省子弟如今也頻頻感嘆,難道身為外省人是一種”原罪”?

歷經選舉操弄與撕裂,台灣的族群問題如何化解,已成為許多人的關切。因此民進黨內有沈富雄出來大聲疾呼,卻落得個吳鳳般的悲切。有人說,沈富雄若被當成吳鳳還好,至少是個「民族英雄」,他若被打成「賣國賊」吳三桂,那他才慘呢。

整體來看,近日民進黨多了個「吳鳳」,國民黨出了些「吳三桂」,對臺灣朝野這兩大黨來說,是不是都算個重大「警訊」?對臺灣的政治和社會來說,又何嘗不是需要思考的地方?(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