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一個沒有傳奇的美麗而偉大的人生(三之一)

曹長青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6月11日訊】1988年夏天剛來美國的時候,我一點英語也不會,錄取我的中部一所大學只得安排我到英語中心學習。補習班的學生來自很多國家,但沒一個像我那樣,連查字典都要靠唱歌,找26個英文字母的順序。但班裏的香港和臺灣同學卻挺尊重我,不僅因爲我比他們年齡大不少,還因爲聽說我是記者,所謂見多識廣,因而連踫到一些美國的事情也來問我,好像我是“專家”。

那年美國正進行總統大選,已擔任兩屆8年總統的里根卸任,他的副手老布希和民主黨候選人杜卡基思競爭白宮。我所在的印地安納州又是老布希的副總統搭擋奎爾的家鄉,所以民眾對選情的關注更熱烈。班裏的同學問我誰會贏,我那時對杜卡基思一無所知,但卻斬釘截鐵地說,布希一定會贏!

投票結果出來後,這些同學更加佩服我,問我怎麽對美國的政治比當地的專家看得還准?我回答說,“你看連我們這個小鎮子的商店、漢堡包店的門上都刻了布希的名字,他有那麽多競選經費,能不贏嗎。”他們大眼瞪小眼,不知我在說什麽,後來哄堂大笑,原來我把門把上、垃圾蓋上的“Push”(推)全都當成了“Bush”(布希)。

這是我當初學英語時鬧的“笑話”之一。後來隨著英語的進展和對美國政治的真正瞭解才知道,美國人之所以選擇老布希,很大原因是他們太熱愛里根,但因憲法規定總統只能當兩屆,里根必須卸任;民眾則把對里根的愛,移情到他的繼承人、當了八年副總統的老布希身上,認爲他能繼承里根的理念,所以把他送進白宮。

隨著對保守主義價值的認同和追隨,我開始越來越對里根感興趣。後來找到關於他的傳記、評論、幽默集錦、以及他的講話錄音等。對里根瞭解越多,越發現他是一個極有魅力的人物,他的理念,他的氣質,他的達觀,他的幽默,他的俠骨柔情等等,都是多數政治領袖所缺乏的。他是一個“美國精神、美國理念、美國價值、美國樂觀、美國信心、美國夢想”的具體體現。

以“國葬”爲高潮的悼念活動,也許一個星期就過去了,但里根所代表的古典保守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的價值和理念,將會影響美國很多年。不僅會繼續改變美國,同時也將塑造美國人,以及世界上熱愛自由、崇尚個體價值、堅持基督信仰的人們。

現在美國輿論已把里根評入“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和羅斯福並列。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第一本里根政治傳記作者李.愛德華茲(Lee Edwards)上周六撰文說,“20世紀的前50年常被說成是羅斯福時代,而後50年將會被稱爲里根時代。”該所另一位研究自由問題的專家邁克.萊丁(Michael Ledeen)則評價說,美國建國二百年來,“有四位偉大的總統,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他們是﹕華盛頓,林肯,羅斯福,里根。”

里根爲什麽被評價到如此高度?他有哪些特質征服了評論家、史學家和美國人民?我覺得至少有這樣四個﹕

第一,他有不凡的智慧﹕

里根的智慧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他對共産邪惡的清楚認知上。早在他還是左派大本營好萊塢的演員時,就對共產黨深惡痛絕。當時他曾到國會作證,強調反共和清查好萊塢共黨份子的重要性。他和南希的戀愛,還是由於反共問題“牽的線”,因南希的名字被錯列到好萊塢左翼份子名單上,她去找時任電影工會主席的里根要求糾正,結果她的名字從這個名單刪除後,登上了他倆的結婚證書。

擔任總統之後,里根成爲領導西方世界對抗蘇聯共産陣營的旗手。他堅信自由的價值和力量,清楚地認識到共産主義“巨大謊言的空洞性”。早在1981年,他就在巴黎聖母院演講道﹕共産主義“是人類歷史上痛苦、怪異的一章,現在正寫著的,是它的最後幾頁。”他堅信自由將最終“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和蘇聯的共産主義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他當時被稱做“反共總統”,“鷹派”,“強硬派”。他去世後,他的老對手、前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在《紐約時報》撰文悼念他,仍稱他是“極端右派”。這些“稱呼”正說明了里根清楚認知共産邪惡的智慧。

他的智慧體現的第二個方面是,雖然年輕時他是民主黨,但很快就覺醒,成爲強調和堅信保守主義價值的共和黨人。美國兩黨自20世紀中葉以來越來越針鋒相對,不僅爭執政權,更爭奪“價值”主導權。兩党的價值完全不同,共和黨保守派強調小政府大社會,自由經濟,強大國防,宗教信仰,家庭價值,個人對自己負責,愛國主義,尤其是堅定地反對共産主義。

而左派民主黨正相反,強調政府干預經濟,用高稅收對財産二次分配,擴大福利養懶漢(在搶奪富人和中產階級財産的同時,剝奪窮人的尊嚴);還由於對邪惡認識不足,一直要削減國防開支;更以自由的名義聳恿放縱,要求毒品合法化,同性戀結婚,墮胎,未婚生子等等;尤其是在共産主義問題上,左派更傾向妥協、合作,以至綏靖。

從都想用政府的力量干預經濟,以平等的理由剝奪自由,以及實質都反對資本主義等,就可看出西方左派和共產黨具有相近的思維和價值,他們在本質上是同盟軍。就像所有真正深愛自由的人最後都會遠離左派,遠離那些共産主義同盟軍一樣,里根轉成共和黨之後,一直信奉和強調的是保守主義的自由價值。

因而在經濟領域,里根同樣高揚自由的旗幟,認爲政府通過高稅收把中產階級辛苦掙來的錢強行收繳,再分配給窮人,是劫富濟貧,違反自由的價值和原則,不可用“善”來剝奪個人的“權利”,權利的價值應該高於“善”。他強調走亞當、斯密和哈耶克的自由市場道路,而非共產黨和西方左派的計劃經濟和大政府的“通向奴役之路”。八十年代,里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連手進行了一場充分市場化的經濟革命。這場革命不僅爲今天的美國經濟成長奠定了基礎,而且促使整個歐洲向“右”轉,朝向市場經濟,而非福利社會主義。

里根的智慧體現的第三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他追求信仰,一生虔誠地篤信耶穌基督。《聖經》說,找到上帝是智慧的開始。正是對基督的堅信,對祈禱的堅持,給了里根不同凡人的智慧、謙卑和高貴。因而布希總統在巴黎聽到里根去世消息後發表的簡短致詞裏說,里根的“高貴來自謙卑,幽默來自智慧”。

美國迄今的43屆總統,全部都是上帝的信徒。美國之所以成爲這個地球上最強大、最自由、最偉大的國家,其至關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是一個建立在基督文明之上的國家。但里根是這43個總統中,最虔誠的基督徒之一,不像民主黨總統克林頓,出了性醜聞之後,才多年來第一次去教堂給媒體看;不像民主黨的另一位總統卡特,放下《聖經》,就去親吻勃列日涅夫,擁抱金正日,歌頌卡斯楚,寫信諂媚鄧小平。

正是宗教信仰,給了里根“使命感”。他的樂觀,他的活力,他的原則理念,他的強烈的道德意識,都來自他的祈禱,來自對基督耶穌的確信。在他上任69天就遭暗殺襲擊時,不僅他自己堅信上帝還有需要他完成的使命,而且教皇保羅二世和特裏薩修女都同樣告訴他,上帝仍有希望他完成的使命——戰勝蘇聯共産帝國、結束冷戰。從這個意義上說,里根總統是上帝給予美國人民,以至全世界一切向往自由的人們的“禮物”。

(未完待續)

2004年6月9日於紐約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居紐約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領袖評價里根
熱點互動 里根走過精彩人生(下)
曹長青﹕堅守自由的巨人——里根
裡根國葬 華盛頓卅年來首次國葬儀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