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应对“毒字号”食品

标签:

【大纪元6月14日讯】(BBC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江迅)俗话说﹕民以食为先。如今,还应加上一句﹕食以净为先。

上周,与一帮港台记者去宁波采访,在四星级酒店餐桌上,记者见红得有点“异样”的虾米,摇摇头,不吃;见到白得有点“异样”的粉丝,摇摇头,不吃;见到绿得有点“异样”的菜干,也摇摇头,不吃。他们都是被大陆各地频发的有毒有害食品大案搅得草木皆兵了。

上月的一个周末,从广州来香港的好友徐清夫妇俩“自由行”到香港大肆采购,临走时见到他们的战利品﹕三只大行李箱全是食品,从真空包装的到罐头的,从奶粉到鱼干。徐清说内地假货多,有毒的食品多,分不清什么有毒什么没毒,在香港购买,放心。八十年代,香港人返大陆探亲访友,带食品是送礼之一,而九十年代来,很少再有人从香港带食品去大陆了。不过,这十年不见的情形如今重现了。

“五毒俱全”

今天的中国大陆,劣质豆奶导致一批学生中毒,安徽阜阳伪劣奶粉危害不少婴儿健康,贵阳出现有毒奶粉,广州工业酒精勾兑白酒使饮用者命归黄泉,京津地区“假红心土鶏蛋”,香河3911毒韭菜,氨水龙口粉丝,安徽池州毒大米……被媒体揭露的“毒”字号食品还有﹕以石蜡作凝固剂的火锅底料,使用瘦肉精增瘦的猪肉,用甲醇泡制的水发食品,毒大米、毒火腿、毒肉松、毒米粉、毒酱油……食品质量问题接二连三浮出水面。

中国的食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日前看中央电视台,又一连看到两件有毒食品事件。《生活》栏目记者前往广东台山市城北市场,这里的“广海咸鱼”醇香味美。但有的咸鱼总有苍蝇光顾,有的连小虫也不愿靠近。摊主解释,不招苍蝇的咸鱼,是因为放了农药。记者来到广海镇枉龙村,发现腌制好的咸鱼,最后都要在“敌敌畏”药水中浸泡,而后再晒干,就直接装箱,这样做咸鱼已经十多年,咸鱼的销量颇好,每天能卖几百箱,二千多公斤。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记者,在海南海口市找到一家没有厂名的椰果厂,该厂产量在当地同行业中属较大的,每月椰果产量三百吨。记者发现,椰果片浸泡出的椰果汁水,都注入用于造纸业和纺织业起漂泊作用的“过氧化氢(即双氧水)”,厂里的工人从来不敢吃自己生产的椰果。

追问声声

中国人的餐桌是危险的餐桌。如今,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对七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76%受访者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24%受访者不放心目前的食品安全。由于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疫情,都与肉禽类食品有关,市民大多减少对肉禽食品选购比例,市民放心选购的食品中,蔬菜和水果的提及率有较大提高。受访者放心选购食品的场所是超级市场和大卖场,中选率32%,市民认为超市和大卖场食品安全会控制得好些,其次是食品商店,中选率22%,而后是便利店,最后是菜市场。

今天的中国人都在追问,熟食是否真如它所称的那麽新鲜?制作这块豆腐的水是否洁净?这只月饼的馅料是去年的吗?这袋奶粉含有哪些成分?追问,不断追问。中国人在餐桌上原本就大声喧哗,如今危险的餐桌上,更添阵阵追问声。

有毒有害食品往往是经过媒体曝光后,有关政府执法部门才“雷厉风行”而四处查办,令人不解的是,何以专业执法者不能在记者之前发现问题呢?

今天的处罚,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主要责任人,无疑太“温柔”了。对胆敢以假冒伪劣产品谋财害命者,就应该令他“丢财偿命”。当然,这还不能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对政府行政能力的疑虑,还应追究监管不力的渎职者,追究不能“保一方平安”的主要领导者的责任。否则,制造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势头根本无法遏制。(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对食品厂商作卫生检查 近六千家不及格
历史悠久的金橘糖
日本厚生省禁止进口南韩锅贴和内馅材料
盐水假冒狂犬病疫苗 - 还有什么东西是真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