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修改對華政策」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BBC記者愛琳報導) 「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在今天(當地時間15號)提交給國會的2004年年度報告中,列舉了中美關係中諸多令美國擔憂的現狀,並建議美國在這些方面重新審閱並修改對華政策。

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於2000年由國會建立,就美中關係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有何影響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並向國會提出建議。

美國國會授權委員會調查的重點包括: 中國的武器擴散,經濟改革,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中國的能源需求,中國對亞洲地區所產生的經濟和安全影響,以及中國對媒體的控制等。

2004年的年度報告聽取了130人的證詞,搜集了大量資料,長達289頁。

報告指出,鑒於目前中美關係中的諸多現狀已經給美國的長期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美國在這些方面的對華政策需要引起國會緊急關注,並改變其發展方向。

雙邊外貿不平衡

2003年美中貿易逆差高達1,240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0%,成為美國貿易中最不平衡的外貿關係。

委員會指出,美中貿易逆差之所以成為美國的重點憂慮,原因有三:使美國製造業損失就業機會;製造業是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貿易赤字對美國經濟的其他產業有負面影響。

委員會主席羅賓遜指出 ,美中經濟關係:「極端不平衡,已影響我國經濟的長期健康」。

副主席達馬托則說:「美國對華政策缺乏積極的管理,缺乏長遠計劃,缺乏目標,缺乏實實在在的成果。」

人為干涉

在審閱美中貿易的不平衡關係中,委員會將不少原因歸咎到中國政府的人為干涉上,包括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兌換率,對中國產品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補助,使用不公平的技術或安全標準來排除進口產品,在保護產權的工作上執法不嚴,以及對國內產品給予稅務優惠。

委員會建議國會要求當局採取法律手段,通過國際貿易組織或其他措施去打擊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

國會還應該指派美國貿易代表及商業部,對中國政府其他不公平的人為干涉進行全面的調查。

台灣和香港

報告中另一引人注目的焦點是中國政府在台灣和香港問題上的立場。

報告指出,中國最近在台灣及香港問題上的舉措,讓人對其表示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及保持香港自治的承諾產生懷疑。

委員會指出,美國國會和政府應對其一個中國的政策進行新的評估,並在向台灣提供防衛的問題上考慮是否應做改變,此外,政府還應考慮採取哪些政策,來更好地幫助台灣擺脫中國企圖造成的在經濟上孤立台灣的局面。

在香港問題上,委員會建議,美國在於中國,以及英國的雙邊會談應將繼續保留香港議題。

軍力和科技

中國的科技和軍力也是委員會調查和分析的重點。

報告指出,中國軍力在數量和質量上的發展已經使海峽軍事天平傾向了中國,給台灣,美國以及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影響。

報告還批評中國仍然未能有效地控制武器擴散,甚至以出售技術換取石油;在朝鮮的問題上,也沒有做到不遺餘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鮑爾在約旦演說 試圖平息阿拉伯國家怒火
西門子增加在華投資  威脅本土員工飯碗
畢平:溫家寶溫情包裝之背後
余國藩教授還原被割裂的中華宗教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