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陷入宏觀調控及升息之間的抉擇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九日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經濟熱得發燙,但逐步降溫中,使得中國人民銀行似乎還不到祭出升息手段的地步。從人行6月18日例行季度會議上重申維持人民幣穩定,並表示抑制放款措施已奏效,中國官方可能會待更多數據出爐再決定下一步做法。

中國今年前5個月新增放款金額和上年同期相比衰退6.9%,意味放款增長速度已獲控制。中國官方為抑制經濟過熱,對包括鋁業、水泥、鋼鐵、汽車及房地產等部分產業採取限制貸款措施。

儘管如此,是不是可以說,中國已經成功地將經濟引導至軟著陸? 其實不然。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Suisse First Boston香港經濟學家陶冬將北京政府目前正進行中的宏觀調控經濟降溫措施形容成「窒息療法」(choke therapy)。

陶冬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經濟降溫措施已經奏效,但付出龐大的代價。由於政府遏制信貸放款成長,銀行不但不核貸新貸款,也拒絕展延現有貸款。房地產開發商無奈地處分土地,進口商歸還原料。

陶冬強調,北京政府認為藉由抑制貸款可解決經濟過熱。但是,這個策略的問題在於抑制信貸放款成長時間過長,就像讓身體缺氧一樣。

一般認為,大規模抑制放款的做法不能持久,因為中國在減緩鋼鐵、水泥和房地產投資時,必須將資金導向其他行業,尤其是日益吃緊的電力產業。全面經濟成長減緩,恐導致失業率攀升,中國目前城鎮失業率達4.3% ,創23年來高峰。此外,儘管放款緊縮,但能源和原料短缺仍拖累經濟。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來數度表示,宏觀調控任務十分繁重,煤、電、油、運供求問題仍相當吃緊,宏觀調控工作不可放鬆。

對於外界認為升息將有助於經濟降溫的看法,陶冬認為,中國升息勢在必行。然而,日本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 Japan Inc.的Robert Subbaraman表示,中國升息並非「木已成舟」。

JP摩根大通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龔方雄指出,在5月份經濟數據出爐顯示經濟成長開始減緩後,中國不可能採取激進的宏觀調控措施,也應該不會在近期內升息。

他說,北京當局可能希望觀察6、7月的經濟數據後,再決定下一波宏觀調控策略,尤其是升息與否的問題。

北京官方曾表示,一旦通貨膨脹超過5%,中國將決定升息。中國5月消費者物價較上年同期攀升4.4%。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指出,最早6月份通膨率會超過5%的目標。夏斌曾表示,不排除升息可能性,人民銀行將提高利率。

中國智庫社會科學院經濟金融專家易憲容日前撰文表示,中國必須升息,為經濟發展過熱降溫,提高經濟宏觀調控效果。針對投資過熱所引發的通膨加劇,升息是「最方便和經濟的措施」。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李揚則表示,中國應延後決定是否調升利率,因消費者物價可能最快在今年下半年開始下跌,升息將吸引更多的投機熱錢湧入,恐導致通貨膨脹再上揚,縱使決定升息,應微幅調整「特定的利率」,不是全面升息。

目前中國一年期貸款利率為5.31%,上次升息是在1995年7月。

但問題是,規模高達1.4兆美元的中國經濟體,今年必須為社會新鮮人創造至少900萬個新工作,還必須提供國營企業下崗工人500萬個工作。意味大陸今年必須較去年多創造100萬個工作機會,整體經濟減緩是不被容許的。

在外界對於中國抑制放款成長做法是否比升息更有效而爭議不休之際,加上美聯準會尚未決定升息幅度前,北京當局可能會等待更多的經濟數據說話後,再決定下一步策略。

相關新聞
北京、浙江等七省市確定上調居民生活電價
封殺阿妹 中共裝無辜
中國批台軍購 台批大陸軍費增長驚人
中美同意未來六年兩地航班增加五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