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陸投資前一定要了解投資環境

——中美總商會舉行投資法律講座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報道)隨著中美貿易的增長﹐美中商﹑企業之間的法律訴訟也越來越多。一些進軍北美的中方公司稀裡糊塗地在美國吃上官司﹐更多的則是在大陸投資的外國公司在與中方發生經濟糾紛時發現﹕沒有法律能保護自己。針對這種情況﹐中美總商會于6月25日晚5時﹐在芝加哥市中心舉行法律講座﹐由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錢弈博士和黃仲蘭博士主講中美之間的對外投資﹑知識產權保護和法律糾紛的處理﹐吸引了40多人參加。

成立于1992年的中美總商會目前有兩百多個會員。據會長任劍浩介紹﹐十多年來﹐商會致力于為中美公司提供到對方投資的相關資訊。商會遇到過許多困難﹐最大的困難是中美之間的制度不同。為此﹐商會特別與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聯合舉辦法律咨詢講座﹐解答困擾大家的問題。

兩位主講人介紹說﹕中國產品出口後﹐一些中國公司在海外受到起訴。主要是中方沒有認識到西方社會是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無意中就觸犯了法律﹐吃上官司。而去大陸投資的美國人往往發現他們和中國同行之間存在著不公平競爭﹐出現問題後也找不到合適的法律來保護自己。一些不相信中國法律的外國公司在與中方簽定合同時明確寫上﹕如果出現糾紛﹐應使用美國的法律或巴黎合約來解決。但是中方在美國沒有任何財產﹐即使法律判決對美方有利﹐也無法真正得到執行。相反﹐美方的財產﹑設備和資金卻都在中方的地盤上。

與會人士針對在中國大陸的環境下﹐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與商業機密﹑中美財會系統的異同以及中國法律系統的特點提出了許多具體問題。

留美博士黃仲蘭先生對于外國投資者也有自己的建議。他說﹕外國投資者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不熟悉中國的法律和政策。法律是公開寫在紙上的﹐政策是內部掌握的。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政策﹐公司在運作時可能會受到意想不到的困擾。因此﹐得到當地的法律﹑會計等方面專業人士的幫助非常重要。

黃仲蘭還向听眾說明了在中國大陸進行法律訴訟要注意的六大具體要點。一是開庭前﹐一定要找法官去申訴自己的觀點﹔二是中國法律沒有陪審團制度﹔三是要注意中國法庭對證據沒有限定﹐任何東西都可以被法庭接受作為證據﹔四是在中國打官司﹐法庭要收取費用﹐而不象美國只需要付律師費﹔五是如果想申請破產﹐可能會受到政府的干涉﹐以影響社會穩定為理由拒絕公司的破產請求﹔六是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強制執行判決結果。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人看好中國是一張大餅﹐但是要想真正吃到嘴裡可不容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準會利率升息幅度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陳建國:人民期待另一份「清單」
江蘇徐州橋樑剪綵前夕塌陷
廣東國投總經理非法吸金被判十四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