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蒋迁入百姓家

胡元辉  中央通讯社社长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7月21日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不断改革,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征。这个道理在新闻事业里再明确不过。

以最近受到各界关注的“两蒋迁葬”新闻为例,笔者便有至为切身的感受。故总统蒋经国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去世之际,笔者适在自立报社服务,参与报导此一相关新闻。由于强人遽逝,当时执政的国民党遭逢史所未见之权力变局,因此笔者与另位同事胡星来君曾经深度追踪权力重组之幕后经纬,并以系列报导方式于报刊推出。而为了显示采访的严谨及史料的价值,相关报导均以史笔方式直呼“两蒋”之名,此在当时媒体氛围自无异是“离经叛道”。

其实,以当时的政媒生态而言,不仅媒体几乎“不敢”进行所谓的“内幕报导”,即便是一般报导亦是“毕恭毕敬”,“尊”称蒋中正为先总统蒋公、蒋经国为蒋故总统经国先生。因此,当笔者与胡星来君之文章刊出后,非但有关当局侧目、更有许多读者来电或来函怒骂,指直呼“两蒋”之名而不讳是大逆不道,“教坏囝仔大小”。至于两蒋遗体暂时安置的头寮与慈湖,媒体上更是一片“陵寝”之声,完全比照帝王时代而无异词。

但是,也不过十余年而已,即便连所谓最“保守”的报纸,如今在报导“两蒋迁葬”新闻时,亦直呼蒋中正与蒋经国之名而无碍,甚至两人合称为“两蒋”也一甩之前顾忌,大剌剌地置于标题而无虑。如今想找到“蒋公”或“经国先生”的称呼,大概也只能在报导之外的副刊或民意版中缅怀了。

如此钜大的变化当然不纯是媒体界的“自觉”所致,整个政治、社会环境的改变,毋宁是更基础性的动力。惟无论是“自觉”或“他觉”,新闻名词能够逐步正常化毕竟是好事,我们不可能相信一个将政治人物神话的社会,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们更不可能相信一个将政治人物神话的媒体,会认真扮演掘发真相、追求正义的角色。

也因此,我们不免对“澄社”学者最近就政府的改革成绩提出批判一事,心有所感。尽管爱深可能责切,也尽管立论未竟全同,但相关批评中所指涉的“改革乏力”,却是政府不得不正视的警讯。其中,当然包括媒体改造在内。

蒋经国去世后十六年余的今天,我们可以对时代变迁之速而赞叹,可以对新闻用语之更革而莞尔。可是,到了今天,我们还是看到有人不知道“陵寝”不是个好名词,我们还是看到有人以为总统的新闻要放到前面才算是尊重,甚至有人担任的职务涉及媒体操作,本不宜在选举时站台,竟然还是忘情地上台呼号。察乎此,我们就自然明白:改革,岂有终点可言!──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法轮功创始人发表《惊醒》
法轮功创始人发表《法难》
【特稿】共庆世界法轮大法日 同走回升之路
【特稿】人类起源问题的终极答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