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和大氣降水是破壞莫高窟及崖體的主因

標籤: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5日電)敦煌研究院保護專家聯合發表的一份研究成果指出,洪水和大氣降水是歷史上莫高窟及洞窟所在崖體遭破壞的主要原因。

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的莫高窟,集壁畫、彩塑、建築於一身,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連續營造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

新華社今天報導,利用考古學資料和新的調查結果,專家發現,對洞窟及洞窟所在崖體造成破壞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洪水、大氣降水和地震等,其中大氣降水和洪水的上下夾攻是造成崖面崩塌、洞窟破壞的罪魁禍首。

專家認為,莫高窟下部崖體及崖面底層洞窟崩塌與大泉河洪水有直接關係,洪水的沖刷和掏蝕崖腳,形成崖體懸空,在重力或地震衝擊下,極易導致崩塌發生,崖體上形成的卸荷裂隙,還會殃及上層洞窟,莫高窟北區崖體底部內凹、崖體或洞窟懸空,都是洪水沖刷留下的遺跡。而莫高窟地區的驟降暴雨,是造成中、上層洞窟及洞窟所在崖體遭破壞的主因,莫高窟北區現存的幾階臺階狀崖面,都是驟降暴雨所致。

敦煌莫高窟位於鳴沙山東麓的大泉河畔,千年風雨滄桑,使莫高窟洞窟及洞窟所在崖體巨變。現在的面貌已與千年前不同,特別是莫高窟北區洞窟遭受的破壞最嚴重,曾有壁畫、塑像的洞窟幾乎沒有保留下來,一些洞窟甚至僅存洞窟地面和壁面的一部分。

專家建議,為防患未然,要對莫高窟前大泉河左側已修建的防洪大堤加固和加高,河道加寬、清淤,提高防洪、洩洪能力,同時對莫高窟北區的洞窟及洞窟所在崖體加固和防滲水,以預防地震等突發災難對洞窟及崖面造成的繼續破壞。

相關新聞
罕見 印尼紅毛猩猩懂得用草藥治癒傷口
19世紀出版翠綠書皮被發現含有砷毒
這一種水果穩血糖、防糖尿病 女生吃更有效
善良很重要 研究:愛心能強健心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