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柳子:袁紅冰和《歷史的潮流》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最近,由改革派知識份子胡績偉、李銳、張顯揚、袁紅冰、吳明瑜、鄭仲兵、等人合撰的反“左”文集《歷史的潮流》,在北京知識界和政界引起不小的震蕩,其組稿人袁紅冰更成爲焦點人物。
  
◆ 提倡“新英雄主義”
    
袁紅冰一九五三年生於內蒙呼和浩特市,曾經在大草原上流浪,爲的是尋求心中彌漫難解的哲學之謎。可“文革”之後,他報考的卻是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留校成爲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師,連續幾次獲得學校頒發的“優秀教師獎”。
    
但他並未放棄在哲學上的探索。他用散文詩的方式完成了第一部著作《永恒的魅惑》,由華夏出版社於八六年出版。那是一個思潮勃興的年代,《永恒的魅惑》未能給人們帶來特別的震撼。
    
袁紅冰的真正突破點,是一九八八年他在北大舉辦的“新英雄主義哲學講座”。他認爲西方的理想主義和價值觀念,是那裏的勇敢者在與命運進行艱苦卓絕的搏戰中贏得的文明的桂冠,唯有根植於血淚浸透的歷史,價值觀念才能成爲現實中生動的力量。因此,企圖用別的民族付出沈重的代價才創造出的原則來拯救東方這個古老的民族,只能是幻想。他提倡一種“新英雄主義”,他認爲當前中國面臨種種危機,歸根結底是專制政治壓抑下的人的墮落。他認爲中國的希望在於通過解決國內、國外的危機,創造出新的輝煌的人格。
    
他用詩的語言表達哲學的軌迹。他在講座中說,“我渴望著,從這種精神意境中,將走出敢於擁抱火焰的少女,敢於直視太陽的男兒——這樣的生命才是創造奇迹的生命。”“意志如鐵,個性如劍,氣質如詩,胸懷如藍天的自由靈魂,才是英雄。英雄是華美的,因爲,自由的心靈是美的本質;英雄是勇敢的,因爲,對自由的火熱的愛,對宿命的深沈的恨,鑄成了他那爲自由而百死不悔的信念。”知情者說,袁紅冰這些思想和語言傾倒了衆多的北大男女學生,有人甚至稱其爲北大的“精神導師”。
  
◆ “態度惡劣”的清查物件
    
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北京大學成爲清查重點,而重點中的重點是袁紅冰。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說:“北京大學的中青年教師是共產黨的掘墓人,是動亂之源。”由北京市委副書記調任北大黨委副書記的汪加繆則說:“北大一部分青年教師是學生的真正組織者和智囊團,他們用公開和秘密的方法組織了學生。”這是因爲學運期間成立的“北大教工後援團”是全國唯一的一個“非法教師組織”,況且進行了一系列“動亂”活動:八九年五月十六日召開全校職工大會;五月十八日召開全校黨員大會;五月十八日在天安門東觀禮台打出了“北大黨員教師絕食團”;五月二十三日組織策劃大遊行。袁紅冰被指爲以上事件的總策劃人之一,他起草的一份《致中共所有基層幹部的公開信》,被指控爲“打著救黨護黨的旗號分裂黨”。在清查中,袁紅冰又被定性爲“態度最惡劣的清查物件”。
    
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北大進行了第一輪基層人民代表候選人提名,結果全校有八個選民小組提名袁紅冰,這樣北大的頭號清查物件成爲了區人大代表提名票數最集中的候選人。北大當局驚恐之極,預料“李淑嫻事件”將重演,立即上報中共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的批示是:“絕不允許清查物件袁紅冰被選上這種嚴重事件出現。”國家教委隨其後,要求“不惜採用任何手段,都要迫使選民撤銷對袁的提名”。
    
北大當局正在爲此緊急撲火,《荒原風》出版了。
  
◆ 《荒原風》向暮色致意
    
九一年十月上旬,北大最敏感地帶——三角地的新華書店貼出了一張新書廣告:
                 《荒原風》
    
一曲瘋狂、蒼涼、深沈悲壯的勁歌——它在向荒原的暮色致意
                ——袁紅冰著
    
《荒原風》成爲校園的暢銷書,數百本兩周售罄。但北大當局卻在上報國家教委的報告中說:“《荒原風》的情調是爲六四翻案,爲六四唱挽歌,鼓吹絕對自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一次新反撲,該書極具煽動性,在大學生中引起很大轟動,造成極惡劣的影響,作者被學生稱爲‘中國的尼采’。”
    
國家教委據此致函新聞出版署要求查禁,出版《荒原風》的現代出版社亦受到調查,一天竟被調閱十七本。政治局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的批示是:“東昌、滕藤同志:查辦《荒原風》事件,盡可能消除影響。”
    
事實上,《荒原風》是袁紅冰八六年和八八年創作的哲學散文詩集,只不過理念與八九年學運參與者相同罷了。但北大校方最初作的決定是:“袁紅冰在清查中態度極爲惡劣,又出版《荒原風》爲‘六四’翻案,完全喪失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資格,應予以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這個決定卻在校黨委會上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對,他們認爲袁紅冰是北京大學難得的人才,也是中國教育界優秀的人才,應加以保護和愛護。極左派和開明派雙方妥協的結果是,暫時停止袁紅冰授課的資格,留黨察看。
    
據袁的友人黎笑君介紹,袁紅冰在“最後一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無論命運使我走到天涯海角,還是大漠戈壁,我都會永遠懷念我的學生們。我願以一句話和學生們共勉,那就是:在個人的生存之上,還有良知和正義,還有理想和信念。”在座的二百多名法律系的學生鼓掌五分鐘,其中許多人泣不成聲。

◆ 出版反“左”文集《歷史的潮流》
    
歷史畢竟在進步,袁紅冰沒有被趕到天涯海角、大漠戈壁,不能教書,卻可以集中精力讀書、寫作。積極的思想儲備,爲的是迎接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機遇。
    
今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大陸刮起一股“改革”和反“左”旋風。袁紅冰即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繫,出版一本反“左”文集。人民大學出版社派出蕭言中作爲責任編輯,委任袁紅冰爲組稿人,用最快的速度出版了反“左”文集《歷史的潮流》,並通過私人關係(據說是鄧小平的幼女鄧榕從中牽線),獲得八老之一、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的題詞。
    
《歷史的潮流》作者除袁紅冰以外,還包括胡績偉、李銳(書中筆名施莫甯)、張顯揚(書中筆名“聞操”)、吳明瑜、鄭仲兵等十多位著名改革派知識份子,還有上海《解放日報》去年發表的三篇以“皇甫平”署名的改革文章,以及《深圳特區報》今年三月發表的《東風吹來滿眼春》等文章。其主要觀點幾乎都集中在“防左”及“批左”上,針對左派人士施予正面的抨擊。有人更認爲,其中有相當部分代表了知識份子自八九年以來,或中共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以來,長期壓抑在心中不平不滿的宣泄。
    
在該書的導論文章中,袁紅冰即以激昂的語調控訴中共左派人士各式各樣的醜行及墮落。袁紅冰指責,左派人士多來自文化大革命,當前大陸許多“腐敗現象的産生和惡性發展,左傾思潮難逃其咎”,“更是未來動亂的最大隱患”,及至“禍國殃民”。袁紅冰說,“形式和內容統一的民主,是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而思想理論的專橫必然導致政治權力的專斷。專斷的權力就意味著不受人民的制約,……爲了有效遏制腐敗現象,必須逐步建立完善的對權力運行過程的法制監督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這一任務只能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完成,而不能通過限制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來實現。恰恰相反,只有進一步大膽地實施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才能遏制腐敗現象。”
    
對於保守派左的理論隊伍,前中組部副部長李銳說,他們正是文革的造反派,是積極“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能手,有的則是凡是派。他點名說起鄧力群說過的話:“文化大革命抓走資派還是必要的。”走資派即是鄧小平,袁紅冰是挑明要鄧小平及改革派瞭解,防左而不反左,還是避免不了左的干擾。
    
中國社科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張顯揚,在以筆名寫的《評兩種改革開放觀及其他》一文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和資本主義的改革開放是左派有意製造的對立,曲解改革開放,挑起姓社姓資的爭論。對陳雲主張可以承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不能承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張顯揚指出,這就將資本主義等同於市場經濟,忽視現實裏市場經濟取得的重大成果。
    
前《人民日報》社長胡績偉則認爲中國已受夠左的禍害,不能再以階級鬥爭爲綱,影響改革開放。胡績偉說:更應看重的是“防左”的論述。這也代表大陸知識份子的一種看法。
  
◆ 左派圍剿《歷史的潮流》
    
《歷史的潮流》一出版,即成爲書店的熱門暢銷書,隨即在北京政界和知識界引起軒然大波。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北京市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均已作出反應,一批極左分子迅速結成聯盟,圍剿《歷史的潮流》,新聞出版署、北京市委和人民大學還聯合組成調查組,對該書的編寫過程和內容進行清查。
    
北京的消息說,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五月三十日即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下令封書。隨後,他又和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袁木,要求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和另一名政治局常委喬石表態,但都沒有下文。何、袁等人又找到江澤民,江澤民即作了“淡化處理”的指示。中共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則有兩點批示:⑴我們要對黨負責,這個黨不是哪個人的黨;⑵袁紅冰的文章是明顯挑動黨內分裂,胡績偉的文章是嚴重違反黨的紀律。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這本書,憑這兩個人的文章和這兩個人的身份,這就是一本很壞的書。
    
《世界日報》曾經報道,涉事其中的薄一波召見了中宣部長王忍之和新聞出版署署長宋木文,發表了自己對《歷史的潮流》的三點意見:一、肯定是本好書;二、這本書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三、是歌頌改革開放,雖然言辭激烈但可以討論。
    
而據筆者獲得的消息,薄一波召見王忍之和宋木文是五月二十四日,薄在談話中確實提及江澤民的“淡化處理”和“冷處理”,但是薄又主張對此書必須“嚴肅處理”。他承認編委會爲題詞給他送來了全部清樣,他只看了“淳中”寫的導論一篇,認爲寫的還不錯,其中很多內容他還能講出來,但是他沒有看過的清樣中存在嚴重問題,必須嚴肅處理。
    
其實在前一天,即五月二十三日,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劉臯,已經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羅國傑,正式傳達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王忍之的指示:“《歷史的潮流》是一本政治上極壞的書,這又是北京大學袁紅冰出頭,糾集胡績偉、李銳、張顯揚、吳明瑜、鄭仲兵等具有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的人搞的一本書,主要的情調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對堅持無產階級立場的馬克思主義者一種仇恨的發泄。我們本想‘淡化處理’,但是現在不行,他們已經造成內外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嚴肅處理。”
    
消息說,新聞出版署“嚴肅處理”《歷史的潮流》一書有四條具體措施:㈠清查編輯出版該書的來龍去脈;㈡立即將該書的紙型送新聞出版署封存;㈢搜查來的書暫時封存;㈣要查清其他書的去向。
    
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發現該書紙型不翼而飛。已流行到市面的書更是無法收回。相反,一些中央部門以各種名義,紛紛向出版社調看“樣書”,其中中央黨校即要了二千五百本,被學員搶購一空。從學員宿舍到飯堂都有人在辯論。有的主張將胡績偉、袁紅冰等人送交法庭審判;有的說這本書太解氣了,早就應該這樣痛痛快快寫文章。
    
《歷史的潮流》事件仍在發展中,並已成爲強硬派與開明派在意識形態鬥爭中的焦點。鄧楠、鄧榕姐妹已向父親鄧小平作了詳細彙報,但鄧小平尚未作出明確表態。五月十六日,何東昌被免除教委黨組書記一職,兩天之後,袁紅冰上書國家教委和新聞署,告了人民大學一狀。之後,又寫信給政治局,要求准許《歷史的潮流》一書繼續發行。然而,當局於六月八日逮捕了參與發行《歷史的潮流》的兩名人大研究生。
    
西方駐京記者和港臺記者紛紛打聽袁紅冰下落,袁紅冰至今未接受任何採訪。書名或已說明一切,歷史的潮流雖有波折,但畢竟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難以理解的是總有些人忘了這則千百年來已經證明的古訓。
    
原載《中國之春》一九九二年八月號

(7/25/2004)

──轉自《新世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