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之邦——浙江

浙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素稱「文物之邦」。

浙江歷史悠久,積儲深厚,從考古資料看,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區一帶活動。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間,浙江境內人類活動的範圍已相當廣泛,先民們在這裡勞動生息,開闢草萊。全省境內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百處以上,分別屬於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馬家濱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

在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種類齊全的骨,石,陶,木製成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穀,榫卯結構清楚的木構件,以及色彩鮮艷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動聽音響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經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史前文明,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屬吳,越兩國。以會稽(今紹興)為都城的越國,在越王勾踐時期曾經相當富強。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設置了會稽郡。三國時期(公元 220- 280年),浙江富陽人孫權建立了吳國。公元十世紀初,浙江臨安人錢liu建立吳越國,以今杭州為都城。南寧王朝(公元1127-1279年 )建都臨安(今杭州)150餘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浙江屬江浙行中書省。明朝時(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佈政使司轄杭,嘉,湖,寧,紹,台,金,嚴,溫,處11府,1州(安吉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襲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體確定。
  
浙江經濟開發較早。早在東漢時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煮鹽業,制瓷業也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公元三世紀以後,浙江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商業也日漸繁榮。到了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農業產量大有提高,杭州,嘉興地區成了中國江南重要的糧食產地。絲織,瓷囂,=,造紙等手工業生產發達,商品貨幣經濟活躍。明州(今寧波 )成為當時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

公元十世紀以後,浙江進入繁榮時期,成為當時中國的富庶地區之一。農業生產不僅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經濟作物的種類和種植面積有所擴大,絲織,制瓷,造紙,印刷和造船業等已居當時中國的領先地位。商業性集鎮紛紛興起,外貿易不斷擴大,絲綢,茶葉,瓷囂是當時輸出的主要商品。現在的寧波,溫州,是當時中國東南部進行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運可達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見證百年風華 東京原宿木造車站走入歷史
【傳統文化】劉將軍欺侮神靈 遭暴亡
【传统文化】說「臘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