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過熱?政治降溫!中國中小企業隱憂深

《遠東經濟評論》:中國私營中小企業改革 決定於宏觀調控成敗

標籤: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敏修、林平均編譯) 今年年初,中國國家統計局宣布一到三月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成長43%,造成「經濟過熱」隱憂後,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都先後出面表示嚴重關切,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出通知要進行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控制貸款等「宏觀調控」措施。六月十七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一篇專論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平穩地「軟著陸」,或者是重摔一跤「硬著陸」,很大部分取決於私營中小企業的體質是否健全。

不過,至今為止並沒有客觀資料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對整體經濟的重要性;或者這些公司面臨信用緊縮會有什麼影響?《遠東經濟評論》的報導企圖提供一些蛛絲馬跡。

報導中分析,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小企業占中國工業產出的60%。隨著大規模的經濟改革,現在大部分這些中小企業都是私人經營的。亞洲開發銀行北京首席經濟學家譚明(譯音)表示:「雖然定義不很明確,但私營的中小企業主控大部分中國經濟的這種說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私人公司是非常重要的雇主。根據官方數字顯示,一九九○年到二○○三年之間,受雇於國營企業的人數下滑了3,470萬人;同一時期受雇於個體戶及私人公司的人數則增加了3,596萬人。如果現在私營的中小企業因籌募資金受制於新的信用政策而受到衝擊時,中國政府會發現,要在一年裡產生出900萬到1,400萬個工作機會,以吸納日益增加的勞動人口以及從國營、農業部門中被資遣的勞工,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譚明擔心私營的中小企業因信用緊縮將受到很大衝擊。傳統來說,中國的國營銀行比較喜歡借錢給國營企業。譚明憂心地表示:「私營機構的中小企業其實是最脆弱的一群。」但是從去年開始,銀行已被允許調高對中小企業主的貸款利率至7.95%,一般正常貸款利率為5.3%,以鼓勵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家。

譚明引用了亞洲開發銀行二○○二年對浙江省私營中小企業的調查研究顯示,有61%的公司表示,「取得銀行信用額度困難」是阻礙公司成長的最大因素。而有56%的公司其資金是來自於盈餘,只有20%的公司是向銀行貸款,僅僅1%的公司資金來源是股東。緊縮信用後,一些不容易借到資金的邊緣借款戶,就更可能被排擠在外。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不這麼擔心。香港里昂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沃克金(Jim Walker)表示,一般中國的企業家,傳統上都是依賴家族或親朋好友的關係來籌募資金,沃克稱之為「親屬融通」。還有賣方融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黑市貸款也頗具規模,早在現今的信用緊縮政策之前,黑市的影子利率就已經高達12%~15%。沃克認為,中國的地下經濟總值約占官方宣布國內生產毛額的50%~100%之間,黑市貸款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雖然有許多小公司現在已經有了銀行的信用額度,但是真正需要的只有少數。

經濟字典--軟著陸

「軟著陸」(soft-landing)一詞,本指太空船慢慢地降落於月球或其他星球表面,不會因接觸力過猛而震毀。

「軟著陸」用在經濟方面是指,當經濟過熱會出現通貨膨脹現象時,政府採用適度溫和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收緊銀根、降低信貸以減緩經濟過熱帶來的經濟危機。而所謂「硬著陸」(hard-landing)則是指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嚴重時,以強制激進的行政手段實施調控,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動盪。

(本報編輯部整理)──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諸葛青:宏觀調控 江家幫和溫家寶耍花活
全面打壓台灣 中國民族主義作祟
中國大陸經濟過熱可能威脅日本復甦
中國經濟溫氏效應--緊縮銀根 傷及無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