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过热?政治降温!中国中小企业隐忧深

《远东经济评论》: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改革 决定于宏观调控成败

标签:

【大纪元7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敏修、林平均编译) 今年年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一到三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成长43%,造成“经济过热”隐忧后,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都先后出面表示严重关切,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出通知要进行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控制贷款等“宏观调控”措施。六月十七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一篇专论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将平稳地“软着陆”,或者是重摔一跤“硬着陆”,很大部分取决于私营中小企业的体质是否健全。

不过,至今为止并没有客观资料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或者这些公司面临信用紧缩会有什么影响?《远东经济评论》的报导企图提供一些蛛丝马迹。

报导中分析,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工业产出的60%。随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现在大部分这些中小企业都是私人经营的。亚洲开发银行北京首席经济学家谭明(译音)表示:“虽然定义不很明确,但私营的中小企业主控大部分中国经济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私人公司是非常重要的雇主。根据官方数字显示,一九九○年到二○○三年之间,受雇于国营企业的人数下滑了3,470万人;同一时期受雇于个体户及私人公司的人数则增加了3,596万人。如果现在私营的中小企业因筹募资金受制于新的信用政策而受到冲击时,中国政府会发现,要在一年里产生出900万到1,400万个工作机会,以吸纳日益增加的劳动人口以及从国营、农业部门中被资遣的劳工,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谭明担心私营的中小企业因信用紧缩将受到很大冲击。传统来说,中国的国营银行比较喜欢借钱给国营企业。谭明忧心地表示:“私营机构的中小企业其实是最脆弱的一群。”但是从去年开始,银行已被允许调高对中小企业主的贷款利率至7.95%,一般正常贷款利率为5.3%,以鼓励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家。

谭明引用了亚洲开发银行二○○二年对浙江省私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有61%的公司表示,“取得银行信用额度困难”是阻碍公司成长的最大因素。而有56%的公司其资金是来自于盈余,只有20%的公司是向银行贷款,仅仅1%的公司资金来源是股东。紧缩信用后,一些不容易借到资金的边缘借款户,就更可能被排挤在外。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师不这么担心。香港里昂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沃克金(Jim Walker)表示,一般中国的企业家,传统上都是依赖家族或亲朋好友的关系来筹募资金,沃克称之为“亲属融通”。还有卖方融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黑市贷款也颇具规模,早在现今的信用紧缩政策之前,黑市的影子利率就已经高达12%~15%。沃克认为,中国的地下经济总值约占官方宣布国内生产毛额的50%~100%之间,黑市贷款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虽然有许多小公司现在已经有了银行的信用额度,但是真正需要的只有少数。

经济字典--软着陆

“软着陆”(soft-landing)一词,本指太空船慢慢地降落于月球或其他星球表面,不会因接触力过猛而震毁。

“软着陆”用在经济方面是指,当经济过热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时,政府采用适度温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收紧银根、降低信贷以减缓经济过热带来的经济危机。而所谓“硬着陆”(hard-landing)则是指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以强制激进的行政手段实施调控,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动荡。

(本报编辑部整理)──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诸葛青:宏观调控 江家帮和温家宝耍花活
全面打压台湾 中国民族主义作祟
中国大陆经济过热可能威胁日本复苏
中国经济温氏效应--紧缩银根 伤及无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