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在英國社區做中國傳統文化講座

心緣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來英國後不久,為了有機會接觸英國社會,我便在當地的社區做了義工,主要是給老年人提供服務,每個月做兩次。後來與社區裡的人熟悉了,他們才知道我在國內時是老師。

有一天,社區負責人給我打電話,問我是否願意無償給當地的英國人做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化方面的講座。我剛開始猶豫了一下,覺得自己用英文來講還是有些困難,但是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向他們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良機嗎?於是便應承下來,答應給他們做兩次講座。

要想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將中國漫長的歷史和絢麗多姿的傳統文化全部介紹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準備,我決定了幾個專題。第一次講座我將給他們先概要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朝代的更迭和重大成就、思想發展,然後選取盛唐為例,詳細介紹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成就;之後,我將介紹中國的發明是如何傳播並影響世界的,以及中國和歐洲,特別是英國之間的往來。最後,我會給他們簡要介紹漢字的構成和特點。第二次講座內容包括中國的宗教和信仰問題,以及政府政策;中國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人和英國人的不同之處等等。為了使聽講座的英國人有更直觀的瞭解,我準備了介紹長城、寺廟和仿唐舞蹈的DVD,還下載了一些圖片,還買了一些元宵準備讓他們現場品嚐。一切準備就緒後,我這個非專業人士開始登場了。

第一次講座大概來了有11個英國人,一些人告訴我,他們對中國文化非常有興趣。按照我的思路和講稿,我一一做了介紹。當我講到盛唐的發達時,他們都十分驚異;當我講到中國茶葉如何改變了英國人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生活時,一些人頻頻點頭;當我講到在清乾隆年間,英國國王派遣使節到中國談判因禮節問題而產生誤會時,他們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最後,當我介紹漢字的特點和構成時,他們更覺不可思議,覺得漢字太奇妙了。在掌聲中,我結束了我的第一次講座。說老實話,我的衣服都濕了,蠻緊張的。

兩週後,我給他們做了第二次講座。我們先看了仿唐歌舞《萬古天門開》和蓮花舞,看他們那目不轉睛的樣子,一定是被這動人的音樂和舞蹈深深吸引了。在隨後的講座中,我談了中國過去和現在的人們的信仰問題,介紹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新年、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和七七節,他們凝神細聽,有的不時做著記錄。後來當我介紹中國的飲食和風俗習慣時,他們的興趣更濃了。我跟他們說,如果想品嚐地道的中國菜,一定要去中國。那裏的美味一定會讓他們樂不思蜀。可惜,由於我的英語問題,一些表達不夠準確,我自己也覺得遺憾。講完後,我請他們一邊品嚐芝麻餡的煮元宵,一邊看介紹長城和寺廟的DVD。很多人是第一次吃元宵,覺得味道非常好。我告訴他們,如果喜歡吃,可以去中國店買的。在笑聲中,我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講座結束了。他們向我表達了誠摯的謝意,並送了我一束黃色的菊花和鬱金香,真的很美。

對了,還要告訴你們一個小插曲。在通告我的講座時間的啟事上,社區的工作人員選擇了兩個漢字作為裝飾,可是她根本不知道這兩個漢字代表甚麼意思。後來,社區負責人問我,我告訴他一個是「壽」字,一個是「福」字。哈哈,希望聽到我的講座的人都有福氣和長壽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搶救保存文化資產 橋仔頭文史協會出新招
美國史密森學會舉辦「民間藝術節」
2004年國際兒童奧林匹克競賽即將在俄亥俄州舉行
嵩山少林寺三百洋弟子歸宗朝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