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一遊行人數繼續成為爭論焦點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5日電)7月1日香港民主遊行究竟有多少人參加,至今是各界爭論的焦點。早先遊行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表示有五十三萬人,但民陣已承認當中計算錯誤。此外,香港大學學者聲稱,根據他們的「精密」計算,遊行人數不足二十萬。

港大統計精算學系高級講師葉兆輝今天在星島日報刊登專文表示,這次遊行人數在十四萬至十九萬之間,不超過二十萬。此外,他批評民陣除了重複計算最後一程人數外,也錯誤地以最高密度十七萬人作計算基礎。

葉兆輝指出,「七一」當天,他與港大研究生及本科生組成十一人的遊行統計小組,分別在遊行重要地點銅鑼灣及金鐘太古廣場附近天橋上設立了兩個點算站。

他指出,首批遊行人士於二時四十五分到達銅鑼灣點算站,最後一批則於六時半離開,平均每十五分鐘約八千多人經過該站;而六時後遊行路線也由六條行車線變成三條,因此愈是往後,人流就愈少,不可能保留十七萬人,估計只有十二萬五千。

葉兆輝指出,去年「七一」點算工作因為沒有加入中途插隊人士而遭到質疑,因此今年他們特別在相距終點站較近的金鐘站訪問遊行人士,結果發現兩成三受訪者在兩個點算站中途加入,因此總體人數是第一個點算站的十二萬五千,再加第二個站人數十一萬的兩成三,即十五萬左右。

考慮到這計算方法沒有包括三類人士:未到第一個站已離開、在兩個站中途加入及離開、在第二站之後才加入的人,小組決定多加百分之十,把總人數調整為十六萬五千人,整體估計誤差為二萬五千人。換言之,這次參加遊行人數在十四萬至十九萬之間,與警方估計的二十萬人相近。

對於明報委託衛星專家分析人數,且得出約二十六萬的數字,葉兆輝表示,由報章委託進行的衛星圖片分析具重要參考價值,圖片顯示四時半的高峰期路面有七萬二千人,只是該報重複計算了最後一程人數及未計及路面縮小。

他指出,民陣除了重複計算最後一程人數外,最大問題是它採用路面可容納的最高人潮密度,即十七萬人作計算基礎。要達到這個密度,平均要六十人一排,但按當日點算,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人一排。

近年泛民主派多次舉辦民主遊行,但每次遊行人數都成為爭議焦點,因此,多個學術或專業機構今年自行或應邀參與統計人數。

此外,警方也自行統計人數。他們統計的數字都在三十萬人以下,並非民陣所說的五十三萬。而民陣前天遭到一名數學生質疑後,昨天承認重複計算了一程人數,即十七萬人。

相關新聞
香港政界人士談七一遊行
香港民主人士呼籲七一遊行
香港七一遊行保留「還政於民」口號
香港七一遊行口號引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