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歷史紀要

人氣 171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法新社曼谷九日電) 以下為愛滋病歷史紀要:

  一九八一年:紐約市八名同性戀青年被診斷出感染Kaposi氏肉瘤(一種出血且有傳染性的肉芽腫瘤),這原是一種常在老人身上才見得到的皮膚癌腫瘤;同一時期,洛杉磯五名同性戀者也感染到一種類似肺炎的罕見疾病,兩者串連起來使得美國當局警覺到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能夠破壞免疫系統,使人體輕易受到隨機性的疾病侵襲。

  一九八二年(七月):愛滋病正式命名:後天免疫不全症。

一九八三年(五月):法國巴斯德研究中心科學家分離出一種能夠穿透白血球細胞而引發愛滋病的病毒,稱之為惡性淋巴腺病毒(lympadenophty-associatedvirus,簡稱LAV)。一九八六年,愛滋病毒正式名稱為人體免疫不全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

一九八七年:科學家研發出的第一種抗愛滋病毒藥物azidovudine(AZT)獲得認可,證明可以減緩但無法根絕愛滋病毒的成長。

一九九一年:著名皇后搖滾樂團首席歌手弗芮迪.摩丘瑞(Freddy Mercury)死於愛滋病;美國天王籃球巨星「魔術」強森宣布自己感染愛滋病毒。

一九九四年:研究發現抗愛滋病葯AZT可以顯著防止母親將愛滋病毒傳染給胎兒。

一九九五年:兩種新的抗愛滋病毒新葯問世──protease inhibitors 與 non-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這兩種抑制劑合用,可以降低病毒能力至難以偵測的程度,而這項成就也使得醫界樂觀認為人類可以治療愛滋病。

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成立愛滋病聯合計劃署;同年,愛滋病毒在東歐、前蘇聯、印度和中國大陸開始蔓延,情勢惡化。

  一九九七年:跡象顯示抗愛滋病藥物出現有毒副作用,而愛滋病毒也對藥物出現抗葯性。

  二000年:南非成為全球愛滋病毒感染中心,在波札那(Botswana)共和國一地,百分之四十的懷孕女性,以及平均每四名成年人有一人,感染愛滋病毒。

  二00一年:印度Cipla藥廠誓言要產製廉價的抗愛滋病毒藥品,迫使其他跨國藥廠也跟著降低價格。基於每年全球僅花費約十億美元對抗愛滋病毒,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呼籲成立一個每年總額在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的「戰爭基金」,以對抗愛滋病;同年,愛滋病成為非洲大陸人口最大死因。

二00二年: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炎暨瘧疾基金會開始運作;一種稱為湊合抑制劑(fusion inhibitors)的抗愛滋病新葯也開始問世。

  二00三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一項準備在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實施的五年一百五十億美元反愛滋病計劃;第一個抗愛滋病毒疫苗經完整試驗証實失敗;同年抗愛滋病藥品價格又大幅下跌。

  二00四年:南非終於開始在醫院提供免費抗愛滋病藥品;聯合國報告稱自一九八一年至今已有兩千萬人死於愛滋病,另有三千八百萬人感染愛滋病毒,並警告協助貧窮國家對抗愛滋病毒,在二00五年需要一百二十億美元,到了二00七年,費用將增加至兩百億美元。

相關新聞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名家專欄】專家對人工智能革命的憂慮
馬斯克及川普談AI:可能消滅人類 威脅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