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精英们在设计养老金制度时的一个重要误区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8月14日讯】在上周的评论中我们谈到中国政府在养老金上的隐性债务问题。为了对无法继续下去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许多方案,在诸多的方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将养老金推向市场化的方案。这个方案引人注目,一个原因是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正在陆续地采用这个方案;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大力促进这个方案的,都是些官员兼学者型的人物,他们中的领军人物,除了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人外,还有不少已位居部级官位,如周小川、郭树清、李剑阁等。根据他们的设想,中国应该缩小由国家统筹养老基金,转而大力发展个人账户,这些个人账户应该由私人的基金管理。应该说,他们提出这个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尤其是表现出了对政府控制养老基金能力的怀疑和对私人基金提高基金运营效益的期待。但是他们的一些论点值得仔细斟酌。

他们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建立私人缴费的个人储蓄账户可以增加国民储蓄,从而有利于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观点有两个不正确之处。一是他们对个人储蓄与国民储蓄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偏差。居民在决定储蓄多少钱的时候,他们一方面要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支出,另一方面也要综合考虑现在的收入以及未来的可能收入。例如,如果他们知道国家将会提供养老金,那么在对未来的支出预期等因素没有变化时,他们会将国家提供的养老金作为一种未来收入,因而相应地减少当前的个人储蓄。正是由于这个原理,许多发达国家将建立个人养老储蓄账户作为应对整个国民储蓄不足的方案之一。但是中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中国过去实行的是企业和国家统筹的养老金制度,与这个制度对应的是低工资政策。也就是说,国家已经强行将职工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养老金扣除了。如果改变养老金制度,减少国家养老金,建立和增加个人养老金,这只是改变了储蓄方式而已,是将国家储蓄变成个人储蓄,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总额。

这个观点的另一个不正确之处在于,他们认为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和提高国民储蓄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上,即使国家通过同时强行建立国家养老基金和私人储蓄账户来提高国民储蓄率,这对中国经济增长也难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并不是储蓄率过低。相反,中国是世界上国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现在的银行愁的不是没有存款,而是无法将银行吸收的存款贷给合适的企业,转化为有效率的投资。在资本市场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一味提高储蓄,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只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未来的银行危机埋下定时炸弹。

他们关于私人基金效率的高预期在中国也值得怀疑。不错,由于缺乏适当的动力机制和必要的制约,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顽症。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私人养老金便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效率问题,从而使养老金有保障了。事实上,即使是在法律制度严格的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少私人养老基金弄虚作假、最后破产的例子。不难想象,在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场极不健全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养老基金交给私人部门经营,到头来,受损失的一定还是养老金领取者。当然,私人养老基金除了问题,仍然将是社会问题,国家最终还得出面解决。虽然私人养老基金最终将在中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哪一天到来之前,中国在资本市场的管理,在整个社会法制化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少江: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经济
胡少江:从蒋彦永被拘禁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
胡少江:中国需要新一轮土改
胡少江: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在增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