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能否走出父親李光耀的執政模式?

標籤:

【大紀元8月4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潘金明8月4日報導)8月12日,新加坡副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將正式接替現任總理吳作棟。已經在國家總理的交椅上坐了14年的吳作棟將在下周取代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的內閣資政,以輔佐現年52歲的李顯龍治理國家。

儘管一些人相信新加坡的首任總理(1969-90)李光耀會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權杖傳給長子李顯龍,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吳作棟當了14年的總理後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多少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然而卻又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李顯龍(中文意思為「一條正在浮現的龍」)1984年就被時任副總理吳作棟(而不是他的父親)推薦擔任國防部長政治秘書,並於同年12月當選為國會議員。當吳作棟首次鼓勵李顯龍擔任公職時,李光耀並不贊成,因為他害怕背上任人唯親的罵名。

李顯龍1952年出生於新加坡,1974年畢業於康橋大學數學和電腦科學系,1979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他回國後任新加坡武裝部隊參謀長並於1984年6月升為準將。他同年9月辭去軍職擔任國會議員,僅6年之後就被時任總理吳作棟任命為副總理。除了目前的職位外,李顯龍還是新加坡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主席。

儘管許多人認為李顯龍承襲了父親的保守風格,但他很快向人們承認當代新加坡人比他父親那個時代更開放和國際化。這暗示著他的執政風格將與父親的存在明顯區別(不會那麼獨裁)。

李顯龍提出了政府的三大要任。首先就是提高新加坡不斷下降的出生率。2003年新加坡的出生率為每對夫妻1.19個孩子,是自1965年獨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目前的趨勢得不到逆轉,新加坡的人口(目前為400萬)到2020年將出現負增長。

李顯龍的新內閣可以借鑒過去的經驗,通過免稅和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新加坡人多生孩子。此外新的移民政策還將為來自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專業人才大開方便之門。

李顯龍還承諾提升與中國的關係,兩國的合作使新加坡去年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15%。但李顯龍7月10日對台灣的私人訪問以及同陳水扁總統的會晤被中國譴責為支援台灣獨立,兩國之間出現了一些不快。

更嚴重的是,北京聲稱李顯龍訪台時還帶上了國防部長陳慶炎,對此新加坡方面堅決否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表示新加坡應該為這次訪問「承擔全部責任」。儘管發生了這次不快,李顯龍將繼續尋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

李顯龍的第三大要任是推行更開放的政策並鼓勵公民更多地參與國家事務。但批評家們一直認為新加坡的自由化進程停滯不前,李顯龍不可能在這一政治領域獲得更大的進展。在新加坡短暫的歷史中,執政黨已經通過制定一系列選舉條例和對反對黨領導人嚴厲打擊牢牢控制了手中權力,新加坡人已經失去了參與政治的膽量和勇氣。

正因為如此,李顯龍所說的自由化將主要體現在婦女參政上。在新加坡國會的94名成員中目前只有15名女性成員,其中10位是通過選舉產生,5位是直接任命。由於越來越多的婦女在各個行業做出了出類拔萃的成績,李顯龍承諾將增多婦女在國會中的席位。

但李顯龍在承諾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時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新加坡在國際經濟環境中的整體競爭力正在下降。自1996年以來,新加坡當局一直在加速放鬆對財政和電信業的控制。從美國商務部統計的關於美國公司投資回報率的資料來看,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新加坡已經失去了提供更高投資回報率的優勢。

儘管李顯龍已經下定決心要建立更靈活的工資制度,但一些分析家們認為這種以工資為中心的戰略不足以拉動新加坡的經濟反彈。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敷衍了事,因為新加坡人的工資並沒有偏離市場水平。更需要做出調整的是政府施加了有力控制的土地、管理和運輸費用。

華盛頓諮詢公司「百年研究所」著名投資戰略分析家巴斯卡蘭認為:「導致新加坡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價格扭曲(及其對工資和租金的影響)、政府防止交通擁擠政策所導致的高運輸費(又抬高了分流和後勤費用)以及高管理費。」

實際上,在新加坡,重要的投資成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因為新加坡政府(通過其房屋管理局)擁有全國絕大部分土地,是土地的壟斷供應商。

此外,外來勞工的輸入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新加坡政府還牢牢控制著國家的金融資本,因為全國最大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又與李氏家族有關聯。李顯龍的妻子何晶是新加坡國營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Temasek)的執行董事,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是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SingTel)的首席執行官。李光耀仍然是幾個國營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因此,如果李顯龍不採取有力措施減少政府對這些領域的控制,新加坡的經濟將不會有任何起色,企業將仍只能通過裁員、減薪、減少轉包商的利潤和迫使房東減租的方式降低成本。

這些措施除了導致通貨緊縮之外,還會給人們留下李顯龍對勞苦大眾的福利毫不關心的印象-儘管他一直在努力擺脫這種形象。

與此同時,由於馬來西亞和其他鄰國採取降低經營成本的計劃,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將迫使新加坡採取與之相應的經濟政策-降低生產成本。但要想產生真正的效果,李顯龍還必須重新考慮政府在國家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通過對Temasek 和 SingTel等國營公司的控制。

如果對這個島國的經濟和社會政策沒有一個創新和理性的認識,李顯龍恐怕很難走出父親的執政模式。(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國人權組織採取法律行動 阻Shein在倫敦上市
蘇州襲擊事件後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提高警覺
北約任命荷蘭首相呂特為下任祕書長 一文看懂
美駐華大使:中共說一套做一套 嚴重背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