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工通訊特別報導:溫州輝煌皮革廠大火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訊】(《中國勞工通訊》編者按)1911年3月25日,紐約約瑟夫‧杰‧阿許大樓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發生了一場大火災,146名工人在大火中喪生,年齡最小的僅14歲。慘劇之後,美國各州通過了一系列法律,包括增強防火條例,加重對違法者的懲罰、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禁止童工、通過最低工資及保障工會代表工人與資方談判的權利等等。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時今日,同樣的慘劇仍不時在中國大陸發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首推1993年11月19日深圳市葵湧鎮致麗玩具廠87人死、51人傷的大火,就是因為廠房不符防火規定而造成的嚴重災難。雖然意外頻生,但保障工人勞動安全的社會改革步伐依然緩慢。今期《行動號外》特別報導了溫州輝煌皮革公司12人死亡的火災事故,從中可見國家安全生產指引仍存漏洞,僱主疏忽車間安全的安排、工人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嚴重不足,乃工地事故頻仍的主因。

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一場大火,改變了美國工人悲慘的命運。中國工人的命運,要經歷多少次災難才開始改變?

溫州輝煌皮革廠大火

7月28日晚上7點多,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鎮溫州輝煌皮革有限公司發生火災事故,當時在廠內工作的46名工人中有15人遇難,19人生還,12人受傷,其中兩人重傷。平陽縣政府發言人證實,火災從堆放著材料和易燃物的廠房一樓迅速蔓延,以至正在上面二、三、四層生產車間工作的工人無法逃生,很多工人都是從樓上跳下來受傷和遇難的。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一名醫生在電話裡證實,有兩個重傷工人已經轉到了溫州市燒傷專科醫院搶救。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一名醫生介紹說,她們科接收了5名受傷工人,都是從樓上跳下來造成多處骨折,而且,這些工人都來自農村。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外科一位醫生表示,她們科有4名受傷工人,她還表示,工人跳樓逃生的原因是因為工廠的走火通道安排的不好。

一名在醫院陪床的女工介紹說,她的老鄉多處骨折受傷,她本人是因為當晚沒有加班才逃過一劫。這名女工接著介紹說,工廠忙的時候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工資也不是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按月發放,她本人進廠一年多,也從來沒有經過任何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再有,該廠有工會,但她卻沒有見過工會選舉,也不知道工會主席副主席以及工會委員是什麼人。

平陽縣總工會辦公室一名幹部表示,有關事故的資訊應該到政府那裡詢問,她還表示,在安全生產方面工會只是配合政府工作。

平陽縣政府資訊處發言人表示,事故發生後公安機關已經傳喚了該廠法人代表。這位發言人證實,事故中已經有15人遇難,另有12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已經送到溫州搶救。他還證實,出事的輝煌皮件廠是一家私營企業,並且是通過了政府的安全生產驗收的。不過,這位發言人接著說,工廠的大火是由於底層堆放的原材料和易燃物品引起,底層著火後導致在上面2、3、4層工作的工人沒處跑,只能跳樓逃生。

一場改變了美國的大火災

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中心地帶,百老匯大街,第六大道之間,有一片長方形的綠地,它就是華盛頓廣場公園。

私立紐約大學就在公園一帶,公園四周的建筑上,凡挂著中間有一支白色火炬的紫旗的樓房,就屬於紐約大學。華盛頓廣場公園頗有波西米亞風格,又在格林威治區,不少「旁客」和藝術家們喜歡在此活動。廣場中心有一座白色大理石拱門,那是著名的華盛頓凱旋門,凱旋門後面的大街,就是第五大道。

公園四面有四條街,南側的那條街叫西四街,街上15層高的紅色大樓是紐約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對面,是學生中心,它的緊鄰是天主教堂和法學院;廣場北側有一排希腊式紅磚房,它們建於1829和1833年之間,是曼哈頓的著名建筑之一,其中的一幢,是紐約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部。廣場東側是大學地街,街上,正對著公園,有一座四方形的白色高樓,那是紐約大學主樓。

當年在紐約大學讀書時,我曾在主樓里上過一學期的課,但是,對這個街區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我一無所知。那時我并不知道,曾經有很多年輕的女孩,走在這條窄窄的人行道上,然而,她們不是進入一所名校上課,而是進入一家血汗工廠做苦工;我也不知道,我每星期走來走去的那條窄窄的人行道上,曾經洒滿斑斑鮮血。

主樓的後部緊挨著一座10層樓房,這座樓位於格林街和華盛頓地這兩條街交匯的街口上,現屬紐約大學,紐約大學化學系就設在這座樓中。每天,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們在布朗樓里進出,不知道他們是否注意到,面朝格林街的白色牆壁上,釘著的那塊銅牌?銅牌上有紐約市政府徽章和紐約地標建筑保護基金會的銘文,表明這座樓房是紐約市政府指定的「地標建築」。

這座樓房的前身,叫約瑟夫‧杰‧阿許大樓,大樓的第8,9,10層,就是紐約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原址。1911年3月25日,這里發生了一場大火災。146名工人在大火中喪生,大部分死者是青年女工,她們多為來自波蘭,意大利,愛爾蘭,俄國等地的新移民,年齡最小的僅14歲。這場大火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震動了全美國,并且引發了一連串社會改革,因此,它被稱為「改變了美國的大火災」。

(一)

1911年3月25日,星期六。

下午4點30分過了,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工人們正准備下班。三角女式襯衣工廠位於阿許大樓第8,9,10層,雇有500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女工,年齡在30歲到14歲之間。

8樓的剪裁車間里,男剪裁工都已經下班离廠,約有130名女工正在排隊領取本周的薪水。9樓是縫紉車間,幾百名車衣工正紛紛离開機器,到盥洗間去取自己的手袋,然後,她們將排成一條長隊,從工頭面前走過,打開手袋,讓工頭檢查,以确保她們沒有夾帶布頭紐扣什么的。

突然,8樓發出一聲悶響,緊接著,一個姑娘凄厲地尖叫:「失火!失火啦!」

沒人知道火是怎樣燒起來的。8樓車間里有很多張木制的大裁剪桌,桌上堆放著次日將要裁剪的布匹,地上到處是碎布頭,幾只裝滿了碎布線頭棉紗等廢物的大垃圾箱,在牆角放了不知多久。一旦燃起,借著滿地的易燃物,火勢迅速蔓延,火舌從一張桌子跳到另一張桌子,很快吞沒了8樓,又竄到9樓。濃煙彌漫,幾百名女工在嗆人的濃煙和烈火中驚惶地亂跑,哭喊聲,慘叫聲,玻璃碎裂聲,響成一片。

4點45分,正是下班時間,樓下的街道上,行人往來匆匆。突然,人們聽到阿許大樓里傳來一聲悶響,緊接著,窗上的玻璃碎了,破碎的玻璃紛紛揚揚從空中落下,掉在人行道上,摔得粉碎。眾人仰頭看去,滾滾濃煙從8樓洶涌而出,濃煙里傳來凄慘尖利的呼救聲。

「阿許大樓失火了!」行人紛紛駐足。

一個男人朝街口的紅色鐵柱沖去,一把拉下了289號報警箱的把手。人們從華盛頓廣場公園趕來,從紐約大學的教室和宿舍里趕來,從臨近街道上趕來,衝向阿許大樓,住在附近的人們紛紛跑回家,從床上,沙發上扯下被單,毛毯,被子等,趕到現場,准備救援。

一些男人冒著濃煙上8樓,卻發現樓梯上通向工廠的鐵門緊鎖著,一群女工擠在門後,瘋狂的砸門,凄慘地尖叫求助,那門絲紋不動。有人抄起什麼東西,把門上方的玻璃砸碎,姑娘們一個一個地從破碎的門洞里爬出來,被救援的人們帶到街上。10樓的一群女工穿過濃煙和火焰,逃到房頂,旁邊緊靠阿許大樓的樓頂上,一些紐約大學的學生們幫助她們翻過矮牆,她們得以逃生。

一群女工設法逃到防火梯上,試圖通過防火梯逃生,但是,年久失修的逃生梯已經嚴重鏽損,在姑娘們的重量下,防火梯轟然斷裂,女工們慘叫著,從高樓上跌落。一群女工沖向大樓里的電梯,絕望地拉住電梯的鋼纜,鋼纜斷了,她們跌下電梯道,無一生還。

大樓下面的人們絕望地看著著火的樓層,無法救助。頃刻,濃煙滾滾的窗口上,出現幾個姑娘的臉。她們爬上窗台,站在高高的窗台上,她們面前是虛空,堅實的大地在24米之下;她們的背後是地獄般的烈火,火舌向她們逼近,舔向她們的頭發和衣裙,濃煙中,人們看不清她們的臉,也看不見她們臉上絕望的表情。然而,熊熊烈火把她們的身影烙進了美國歷史之中。

在無數雙焦急,痛苦,絕望的眼睛注視下,姑娘們如同一只只火鳥,裙裾上帶著火焰,從24米的高樓上縱身躍下,落到堅硬的人行道上,她們的四肢舒展開來,像一只只從高空掉下來的布娃娃,鮮血從她們破碎的身體里噴涌而出。接著,又一個女工從樓上跳下,鮮血四濺。又一個,又一個……

接到警報幾分鐘後,幾匹白馬拉著救火車趕到現場。附近的幾家消防隊先後趕到,消防員們拉出水龍,架起雲梯,卻發現雲梯整整底了9米,只能達到第7層,。烈火中的女工們絕望了。兩個姑娘拉著手跳下,3個,4個,甚至5個姑娘,手拉著手,縱身跳下。一對戀人緊緊擁抱在一起,跳下高樓。幾個裙子著火的女孩,自知生還無望,嘴里喃喃地祈禱著,用布條綁在頭上,遮住眼睛,一頭扎出窗外。

樓下,人們張開被單,毯子,被子,試圖接住跳下來的女工們,但是,被子毛毯承受不住沖擊力,高樓上跳下的身體穿過被單毛毯,沉重地摔在人行道上。消防隊員們帶來的救生網也無法承受沖擊力,破了一個大洞。地上四散著年輕姑娘們的屍體,鮮血染紅了街道。水龍帶里的水噴射到火場,又從空中落到地上,匯入地上的鮮血,淌入下水道。

人們咒罵,哭泣,呼喊,許多人昏厥過去。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弗朗西絲‧帕金斯的女士,當時,她是紐約消費者同盟的官員。日後,她將在促使政府通過法律來改變工人工作條件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以美國勞工部部長的身份,成為第一位進入內閣的女性。

半小時後,大火被撲滅了。阿許大樓下面的人行道上,躺著50多具屍體。消防隊員們進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滿目焦黑狼藉,平日堅強的男子漢們含著眼淚,從廢墟中找到一具又一具如同焦炭一般的屍體。36具屍體堆積在電梯道里。在8樓的灰燼中,消防隊員們找到24枚結婚戒指和訂婚戒指,9樓的縫紉車間里,一些女工甚至來不及离開縫紉機,她們燒焦的屍體就倒臥在殘缺的機器上。從保留下來的現場照片上可以看到大火後的慘狀,整個車間沒有一樣完整的東西,只剩下一堆焦黑廢物,幾根像是鐵棍的東西,扭曲得不成形狀,從廢物堆中探出來。

146名工人在這次大火慘死,另有幾百人受傷。大多數死傷者是青年女工。面對眼前狼藉的屍體,市法院的醫務檢察官泣不成聲。一年前,在紐約的幾百家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們曾經舉行過聲勢浩大的罷工,要求提高工資,減少工時,改善工作條件,罷工的人群中,包括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女工們,她們特別要求改善工廠的防火設施。這場罷工并沒有帶來重大的改變,由於生活所迫,女工們不得不回到工作條件及其惡劣,安全毫無保障的工廠做工。

1911年3月25日,她們的鮮血流在街頭,她們扭曲的身體躺在曼哈頓下東區的街道上。與此同時,她們制作的時髦漂亮的女式襯衣,挂在中城的時裝店里,向世人展示著美麗,而美麗背後的悲慘現實,卻需要她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來展示。

(二)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2、30年間,美國流行一種叫做shirtwaist的女式襯衣。這種長袖襯衣寬肩束腰,裝飾著各種花俏的花邊,紐扣,刺繡等等配件,通常與長裙搭配,以凸現女性苗條高佻的體形。由於制作覆雜,生產這種襯衣頗費人工。但是,那時的紐約并不缺少廉價勞力。

19世紀中期,由於飢荒和戰爭,大批移民從歐洲和亞洲涌進美國。這些新移民人地生疏,身無所長,不少曾經是農夫或工匠,為了養家糊口,他們被迫在工作條件及其惡劣的工廠里做工。這些工廠通常設在老舊的樓房里,通風條件很差,他們每星期工作60小時,有時甚至70小時,所得薪水甚至不夠養家。生活所迫,婦女們不得不外出工作,掙錢貼補家計。然而,由於語言不通,教育水平太低,她們的工作機會及其有限,大多數出外工作的婦女除了做女佣,就是在制衣廠當女工。她們為制衣業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力。1909年,僅紐約一地就有500家生產這種女式襯衣的制衣廠,3萬多名青年女工在這些制衣廠做工。她們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每周的薪水只有6美元,而這6美元的工資還時常被拖欠。

為了爭取改善工作條件,減少工時,增加工資,車衣女工們很早就組織了工會。1825年,紐約的女裁縫們成立了「女裁縫聯合會」。1831年,聯合會組織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由女性舉行的罷工。罷工持續了5周,但是女工們提出的要求并未得到滿足。1863年,紐約制衣廠的女工們成立了「勞工婦女工會」。

1866年,美國勞工工會成立,工會鼓勵女工們加入工會,為自己的利益和權利抗爭。然而,在許多工廠和企業中,資方禁止工人們成立工會,并且威脅要開除工會會員。不少工廠中,工人們只能秘密加入工會。

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部分女工,也是地下工會會員。1900年,女裝,童裝,制帽等制衣業的女工們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女服工會」。女服工會為改善女工的工作條件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時至1905年,社會終於開始傾聽女工們的聲音。這年,一群中上層婦女在紐約市成立了「婦女工會同盟」。「同盟」中有不少婦女界的知名人物,包括未來的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同盟」的宗旨是幫助女工們提高工資,改善工作條件。「同盟」組織了許多活動,包括贊助公開演講,為貧窮婦女提供緊急物質援助等等。但是,女式襯衣廠的女工們的境況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1909年11月,紐約女式襯衣工廠的工人們進行了一次大罷工。罷工恰恰是從三角女式襯衣工廠開始,起因是該廠工人們為抗議資方開除工會會員。這場小規模的罷工很快發展,參加人數不斷增加,成為報紙上驚呼的「2萬人起義」。工人們的要求包括將每周工時降低到52小時,增加逃生梯等。罷工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罷工期間,700多名工人被捕。被捕的工人遭到警察虐待,不少女工被警察毒打。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以及輿論的壓力下,一些工廠主答應了工人們的要求,提高了工資,并將每周工作時間降低到52小時。但是,在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工人們的罷工沒有取得任何結果,工時沒有減少,工作條件沒有改善,防火梯沒有加固,工廠仍然設在消防隊的救生梯無法達到的高層樓上。

1910年12月28日,紐約市消防局長克羅克在紐約州議會作證,他告訴州議員們,紐約市消防隊救生梯只能達到7層樓的高度,而在紐約市,上千上萬的人在7層以上的樓層上工作,很多高樓缺少逃生設施,一旦發生大火,這些人將無處逃生。

克羅克不幸言中。

大火後的當晚,曼哈頓26街東河邊的碼頭邊,排著100多具棺木,2000多名家屬前來辨認親人的遺體。人太多,警察每次只放進20人。由於屍體被大火燒得面目全非,當晚只有40多具屍體被家屬辨認,許多屍體只能從殘存的衣服,鞋子和首飾來辨認。最後,有7具屍體無人認領,工會為這7位死者舉行了集體葬禮。

火災之後,紐約市沉浸在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之中。

4月5日,陰雨綿綿,天空低沉灰暗。率屬於60個工會組織的工人們從各地聚向華盛頓廣場,悼念146位死於火災的女工。廣場正中的華盛頓凱旋門下面,停放著一具空棺,棺蓋放著鮮花做的花環。當工人們走到阿許大樓時,在同一刻,幾千條嗓子發出痛苦的呼號,呼號聲震動了紐約市,喚醒了紐約的良心,也喚醒了美國的良心。呼號聲迫使美國思考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難道財富的價值真的超過生命的價值?下午3半左右,工人們8人一排,排成長長的隊伍,跟在那具空棺後面,走上第五大道。街道兩旁垂著象征祭奠的紫色與黑色布條,下東區的商店集體關門,以此向死者以及她們的家屬致哀。那個陰沉的下午,40萬紐約市民走上街頭,向死者致敬。据估計,大約12萬工人參加了這次大游行。那是一場沉默的游行,除了哭泣,沒有口號,也沒有呼喊,12萬工人組成了一條長長的,沉默的河流,河流載著椎心之痛,從曼哈頓的心臟淌過。

(三)

慘劇過後,人們開始為避免悲劇重覆作出努力。

普通公民,市議員,政府官員和記者紛紛發出自己的聲音,譴責貪婪的工廠主,要求改善工人們惡劣的工作條件,杜絕毫無安全設施的工廠,市民們要求市政府通過更加嚴格的法律來防止類似的慘劇再度發生。

1911年6月,紐約州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來調查工廠安全問題。這個機構即「紐約州工廠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由州議員羅伯特‧瓦格納擔綱,共有6名成員,其中包括「婦女工會同盟」主席瑪麗‧德瑞葉女士和弗朗西絲‧帕金斯女士。四年中,委員會的成員們親自考察了無數工廠和貧民住房,他們參考了安全專家提出的建議,向紐約州政府提出一份報告,報告中向政府提出了許多建議。根据委員會的建議,至1914年,紐約州共通過了34項法律,來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迫使資方加強工廠的安全。1913年,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52小時成為紐約州的法律。

1918年,一戰結束之後,美國國會成立了婦女局,該局的宗旨是「提高勞工婦女的福利,改善她們的工作條件,提高她們的效率,促進她們得到高薪工作的機會。」

1900年到1920年這20年,美國歷史上稱為進步年代(Progressive Era)。在這段時間里,各州通過了一系列法律,這些法律增強了防火條例,加重了對違法者的懲罰,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禁止童工,通過最低工資等等。工人們的工作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1935年,羅斯福總統簽署了「全國勞工關系法」,從法律上保障了工會代表工人與資方談判的權利。

1961年3月25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災50年紀念日。一群老婦來到當年她們從烈火中逃生的大樓前,悼念死於那場大火的姐妹們。勞工部長弗朗西絲‧帕金斯女士在紀念儀式上發表了講話,她回憶了當年目睹的那場大火,回憶了大火如何喚醒了美國的良心,民眾與政府合作,通過了許多法律來防止慘劇再度發生。

2001年2月15日,三角女式襯衣工廠大火的最後一位幸存者,羅絲‧弗雷曼女士去世,享年107歲。

2001年3月14日,紐約市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議會發言人彼得‧瓦隆尼提出的反血汗工廠提案。根据這項提案,政府不得用納稅人的錢來購買血汗工廠的產品,諸如警察和消防隊員的制服等等。朱利安尼市長否決了這項提案,但是,4月25日,市議會以44比4的壓倒性多數廢除了市長的否決。

同年3月25日,三角女式工廠大火90年紀念日。為紀念146名死去的女工,紐約州長帕塔基宣布,紐約州政府將增加10名制衣業調查員,并將在調查中采用新技術,州長希望這些措施有助於在紐約州杜絕制衣業的血汗工廠。紐約州勞工部有一個專門機構,稱為「紐約服裝業特別委員會」。委員會負責管理在紐約州注冊的1786家服裝公司,這些公司必須每年更新記錄,委員會也負責監督這些公司,要求它們達到紐約州法律所規定的各項標准。在紐約州政府的網站里,有「紐約服裝業特別委員會」的網站,人們可以免費查到任何一家在紐約生產服裝或者服裝配件的公司的記錄,特別委員會的網站上還向人們提供如何辨認血汗工廠的常識。

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146名女工并沒有被忘記。她們的名字被記錄在一個專門為這個事件建立的網站上。三角女式工廠的事件成為美國勞工運動史和婦女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被寫進美國勞工運動史中,被寫進美國婦女運動史中,也被寫進高中歷史教材中。一代一代的美國孩子,通過學習歷史懂得一個道理:生命的價值重於財富。回首歷史之路,孩子們也了解到,如今他們習以為常的權利,比方說,每學期進行一次防火演習,基本防火設備必須安置在最醒目的地方,樓房必須有兩個以上的通道等等,并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許多人努力爭取得來的。

2003年感恩節那天,我帶著14歲的女兒來到華盛頓廣場公園。公園正中的華盛頓凱旋門四面搭著架子,正在清洗維修。公園中央有個大圓池,它其實是個噴泉,但只有夏天的周末才噴水,平時,它是個表演場地。此刻,一大群人圍著中心的圓池,看幾個黑人青年表演。公園還為狗兒開辟了一角,許多大大小小的狗正在歡快地奔跑。兒童游戲區里,孩子們在蕩秋千,長椅上,兩位街頭音樂家在吹薩克斯管。

我和女兒在公園里漫步,享受著晚秋的陽光。然後,我帶她穿過公園,走向街對面的白色樓房。在格林街角,我停下腳步,拉過女兒的手,指給她看那塊銅牌。我告訴她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故事,和那些倒在這條街上的年輕姑娘們的故事。我對她說:「記住,當你看到別人在爭取權利時,千萬不要以為那與你無關。你今天所享受的防火安全的權利,是無數人在近100年之內爭取得來的。你為他人爭取權利,其實也就是在為自己爭取權利。」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來到這個地方,我希望她學會感恩。

後記

1911年4月,三角女式襯衣工廠的廠主,馬科斯‧伯蘭克和埃薩克‧哈里斯以一級和二級殺人罪被起訴。審判於同年12月4日開庭。12月27日,陪審員宣布二人無罪。截至1914年的三年內,共有23宗民事控告達成,23個家庭獲得賠償金,平均每個家庭獲得的賠償金額為75美元。

作者:江月
《議報》156期
來源:新世紀
2004年7月27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陸軍軍服交由中國工廠生產引發抗議
印度隧道坍塌9死10傷[12:27]
蔣品超:呼喚英雄
上海兩百多名工人因金屬煙霧引發不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