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通讯特别报导:温州辉煌皮革厂大火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7日讯】(《中国劳工通讯》编者按)1911年3月25日,纽约约瑟夫‧杰‧阿许大楼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发生了一场大火灾,146名工人在大火中丧生,年龄最小的仅14岁。惨剧之后,美国各州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包括增强防火条例,加重对违法者的惩罚、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禁止童工、通过最低工资及保障工会代表工人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等等。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时今日,同样的惨剧仍不时在中国大陆发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首推1993年11月19日深圳市葵涌镇致丽玩具厂87人死、51人伤的大火,就是因为厂房不符防火规定而造成的严重灾难。虽然意外频生,但保障工人劳动安全的社会改革步伐依然缓慢。今期《行动号外》特别报导了温州辉煌皮革公司12人死亡的火灾事故,从中可见国家安全生产指引仍存漏洞,雇主疏忽车间安全的安排、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重不足,乃工地事故频仍的主因。

差不多一百年前的一场大火,改变了美国工人悲惨的命运。中国工人的命运,要经历多少次灾难才开始改变?

温州辉煌皮革厂大火

7月28日晚上7点多,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温州辉煌皮革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当时在厂内工作的46名工人中有15人遇难,19人生还,12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平阳县政府发言人证实,火灾从堆放着材料和易燃物的厂房一楼迅速蔓延,以至正在上面二、三、四层生产车间工作的工人无法逃生,很多工人都是从楼上跳下来受伤和遇难的。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名医生在电话里证实,有两个重伤工人已经转到了温州市烧伤专科医院抢救。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一名医生介绍说,她们科接收了5名受伤工人,都是从楼上跳下来造成多处骨折,而且,这些工人都来自农村。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一位医生表示,她们科有4名受伤工人,她还表示,工人跳楼逃生的原因是因为工厂的走火通道安排的不好。

一名在医院陪床的女工介绍说,她的老乡多处骨折受伤,她本人是因为当晚没有加班才逃过一劫。这名女工接着介绍说,工厂忙的时候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工资也不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按月发放,她本人进厂一年多,也从来没有经过任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再有,该厂有工会,但她却没有见过工会选举,也不知道工会主席副主席以及工会委员是什么人。

平阳县总工会办公室一名干部表示,有关事故的资讯应该到政府那里询问,她还表示,在安全生产方面工会只是配合政府工作。

平阳县政府资讯处发言人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已经传唤了该厂法人代表。这位发言人证实,事故中已经有15人遇难,另有12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已经送到温州抢救。他还证实,出事的辉煌皮件厂是一家私营企业,并且是通过了政府的安全生产验收的。不过,这位发言人接着说,工厂的大火是由于底层堆放的原材料和易燃物品引起,底层着火后导致在上面2、3、4层工作的工人没处跑,只能跳楼逃生。

一场改变了美国的大火灾

在曼哈顿格林威治村中心地带,百老汇大街,第六大道之间,有一片长方形的绿地,它就是华盛顿广场公园。

私立纽约大学就在公园一带,公园四周的建筑上,凡挂着中间有一支白色火炬的紫旗的楼房,就属于纽约大学。华盛顿广场公园颇有波西米亚风格,又在格林威治区,不少“旁客”和艺术家们喜欢在此活动。广场中心有一座白色大理石拱门,那是著名的华盛顿凯旋门,凯旋门后面的大街,就是第五大道。

公园四面有四条街,南侧的那条街叫西四街,街上15层高的红色大楼是纽约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对面,是学生中心,它的紧邻是天主教堂和法学院;广场北侧有一排希腊式红砖房,它们建于1829和1833年之间,是曼哈顿的著名建筑之一,其中的一幢,是纽约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部。广场东侧是大学地街,街上,正对着公园,有一座四方形的白色高楼,那是纽约大学主楼。

当年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我曾在主楼里上过一学期的课,但是,对这个街区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一无所知。那时我并不知道,曾经有很多年轻的女孩,走在这条窄窄的人行道上,然而,她们不是进入一所名校上课,而是进入一家血汗工厂做苦工;我也不知道,我每星期走来走去的那条窄窄的人行道上,曾经洒满斑斑鲜血。

主楼的后部紧挨着一座10层楼房,这座楼位于格林街和华盛顿地这两条街交汇的街口上,现属纽约大学,纽约大学化学系就设在这座楼中。每天,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在布朗楼里进出,不知道他们是否注意到,面朝格林街的白色墙壁上,钉着的那块铜牌?铜牌上有纽约市政府徽章和纽约地标建筑保护基金会的铭文,表明这座楼房是纽约市政府指定的“地标建筑”。

这座楼房的前身,叫约瑟夫‧杰‧阿许大楼,大楼的第8,9,10层,就是纽约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原址。1911年3月25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146名工人在大火中丧生,大部分死者是青年女工,她们多为来自波兰,意大利,爱尔兰,俄国等地的新移民,年龄最小的仅14岁。这场大火唤醒了纽约的良心,也震动了全美国,并且引发了一连串社会改革,因此,它被称为“改变了美国的大火灾”。

(一)

1911年3月25日,星期六。

下午4点30分过了,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工人们正准备下班。三角女式衬衣工厂位于阿许大楼第8,9,10层,雇有500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女工,年龄在30岁到14岁之间。

8楼的剪裁车间里,男剪裁工都已经下班离厂,约有130名女工正在排队领取本周的薪水。9楼是缝纫车间,几百名车衣工正纷纷离开机器,到盥洗间去取自己的手袋,然后,她们将排成一条长队,从工头面前走过,打开手袋,让工头检查,以确保她们没有夹带布头纽扣什么的。

突然,8楼发出一声闷响,紧接着,一个姑娘凄厉地尖叫:“失火!失火啦!”

没人知道火是怎样烧起来的。8楼车间里有很多张木制的大裁剪桌,桌上堆放着次日将要裁剪的布匹,地上到处是碎布头,几只装满了碎布线头棉纱等废物的大垃圾箱,在墙角放了不知多久。一旦燃起,借着满地的易燃物,火势迅速蔓延,火舌从一张桌子跳到另一张桌子,很快吞没了8楼,又窜到9楼。浓烟弥漫,几百名女工在呛人的浓烟和烈火中惊惶地乱跑,哭喊声,惨叫声,玻璃碎裂声,响成一片。

4点45分,正是下班时间,楼下的街道上,行人往来匆匆。突然,人们听到阿许大楼里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窗上的玻璃碎了,破碎的玻璃纷纷扬扬从空中落下,掉在人行道上,摔得粉碎。众人仰头看去,滚滚浓烟从8楼汹涌而出,浓烟里传来凄惨尖利的呼救声。

“阿许大楼失火了!”行人纷纷驻足。

一个男人朝街口的红色铁柱冲去,一把拉下了289号报警箱的把手。人们从华盛顿广场公园赶来,从纽约大学的教室和宿舍里赶来,从临近街道上赶来,冲向阿许大楼,住在附近的人们纷纷跑回家,从床上,沙发上扯下被单,毛毯,被子等,赶到现场,准备救援。

一些男人冒着浓烟上8楼,却发现楼梯上通向工厂的铁门紧锁着,一群女工挤在门后,疯狂的砸门,凄惨地尖叫求助,那门丝纹不动。有人抄起什么东西,把门上方的玻璃砸碎,姑娘们一个一个地从破碎的门洞里爬出来,被救援的人们带到街上。10楼的一群女工穿过浓烟和火焰,逃到房顶,旁边紧靠阿许大楼的楼顶上,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们帮助她们翻过矮墙,她们得以逃生。

一群女工设法逃到防火梯上,试图通过防火梯逃生,但是,年久失修的逃生梯已经严重锈损,在姑娘们的重量下,防火梯轰然断裂,女工们惨叫着,从高楼上跌落。一群女工冲向大楼里的电梯,绝望地拉住电梯的钢缆,钢缆断了,她们跌下电梯道,无一生还。

大楼下面的人们绝望地看着着火的楼层,无法救助。顷刻,浓烟滚滚的窗口上,出现几个姑娘的脸。她们爬上窗台,站在高高的窗台上,她们面前是虚空,坚实的大地在24米之下;她们的背后是地狱般的烈火,火舌向她们逼近,舔向她们的头发和衣裙,浓烟中,人们看不清她们的脸,也看不见她们脸上绝望的表情。然而,熊熊烈火把她们的身影烙进了美国历史之中。

在无数双焦急,痛苦,绝望的眼睛注视下,姑娘们如同一只只火鸟,裙裾上带着火焰,从24米的高楼上纵身跃下,落到坚硬的人行道上,她们的四肢舒展开来,像一只只从高空掉下来的布娃娃,鲜血从她们破碎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接着,又一个女工从楼上跳下,鲜血四溅。又一个,又一个……

接到警报几分钟后,几匹白马拉着救火车赶到现场。附近的几家消防队先后赶到,消防员们拉出水龙,架起云梯,却发现云梯整整底了9米,只能达到第7层,。烈火中的女工们绝望了。两个姑娘拉着手跳下,3个,4个,甚至5个姑娘,手拉着手,纵身跳下。一对恋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跳下高楼。几个裙子着火的女孩,自知生还无望,嘴里喃喃地祈祷着,用布条绑在头上,遮住眼睛,一头扎出窗外。

楼下,人们张开被单,毯子,被子,试图接住跳下来的女工们,但是,被子毛毯承受不住冲击力,高楼上跳下的身体穿过被单毛毯,沉重地摔在人行道上。消防队员们带来的救生网也无法承受冲击力,破了一个大洞。地上四散着年轻姑娘们的尸体,鲜血染红了街道。水龙带里的水喷射到火场,又从空中落到地上,汇入地上的鲜血,淌入下水道。

人们咒骂,哭泣,呼喊,许多人昏厥过去。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弗朗西丝‧帕金斯的女士,当时,她是纽约消费者同盟的官员。日后,她将在促使政府通过法律来改变工人工作条件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以美国劳工部部长的身份,成为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女性。

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了。阿许大楼下面的人行道上,躺着50多具尸体。消防队员们进入三角女式衬衣工厂,满目焦黑狼藉,平日坚强的男子汉们含着眼泪,从废墟中找到一具又一具如同焦炭一般的尸体。36具尸体堆积在电梯道里。在8楼的灰烬中,消防队员们找到24枚结婚戒指和订婚戒指,9楼的缝纫车间里,一些女工甚至来不及离开缝纫机,她们烧焦的尸体就倒卧在残缺的机器上。从保留下来的现场照片上可以看到大火后的惨状,整个车间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只剩下一堆焦黑废物,几根像是铁棍的东西,扭曲得不成形状,从废物堆中探出来。

146名工人在这次大火惨死,另有几百人受伤。大多数死伤者是青年女工。面对眼前狼藉的尸体,市法院的医务检察官泣不成声。一年前,在纽约的几百家血汗工厂工作的工人们曾经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工作条件,罢工的人群中,包括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女工们,她们特别要求改善工厂的防火设施。这场罢工并没有带来重大的改变,由于生活所迫,女工们不得不回到工作条件及其恶劣,安全毫无保障的工厂做工。

1911年3月25日,她们的鲜血流在街头,她们扭曲的身体躺在曼哈顿下东区的街道上。与此同时,她们制作的时髦漂亮的女式衬衣,挂在中城的时装店里,向世人展示着美丽,而美丽背后的悲惨现实,却需要她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展示。

(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2、30年间,美国流行一种叫做shirtwaist的女式衬衣。这种长袖衬衣宽肩束腰,装饰着各种花俏的花边,纽扣,刺绣等等配件,通常与长裙搭配,以凸现女性苗条高佻的体形。由于制作覆杂,生产这种衬衣颇费人工。但是,那时的纽约并不缺少廉价劳力。

19世纪中期,由于饥荒和战争,大批移民从欧洲和亚洲涌进美国。这些新移民人地生疏,身无所长,不少曾经是农夫或工匠,为了养家糊口,他们被迫在工作条件及其恶劣的工厂里做工。这些工厂通常设在老旧的楼房里,通风条件很差,他们每星期工作60小时,有时甚至70小时,所得薪水甚至不够养家。生活所迫,妇女们不得不外出工作,挣钱贴补家计。然而,由于语言不通,教育水平太低,她们的工作机会及其有限,大多数出外工作的妇女除了做女佣,就是在制衣厂当女工。她们为制衣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力。1909年,仅纽约一地就有500家生产这种女式衬衣的制衣厂,3万多名青年女工在这些制衣厂做工。她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每周的薪水只有6美元,而这6美元的工资还时常被拖欠。

为了争取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时,增加工资,车衣女工们很早就组织了工会。1825年,纽约的女裁缝们成立了“女裁缝联合会”。1831年,联合会组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女性举行的罢工。罢工持续了5周,但是女工们提出的要求并未得到满足。1863年,纽约制衣厂的女工们成立了“劳工妇女工会”。

1866年,美国劳工工会成立,工会鼓励女工们加入工会,为自己的利益和权利抗争。然而,在许多工厂和企业中,资方禁止工人们成立工会,并且威胁要开除工会会员。不少工厂中,工人们只能秘密加入工会。

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部分女工,也是地下工会会员。1900年,女装,童装,制帽等制衣业的女工们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女服工会”。女服工会为改善女工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时至1905年,社会终于开始倾听女工们的声音。这年,一群中上层妇女在纽约市成立了“妇女工会同盟”。“同盟”中有不少妇女界的知名人物,包括未来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同盟”的宗旨是帮助女工们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同盟”组织了许多活动,包括赞助公开演讲,为贫穷妇女提供紧急物质援助等等。但是,女式衬衣厂的女工们的境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1909年11月,纽约女式衬衣工厂的工人们进行了一次大罢工。罢工恰恰是从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开始,起因是该厂工人们为抗议资方开除工会会员。这场小规模的罢工很快发展,参加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报纸上惊呼的“2万人起义”。工人们的要求包括将每周工时降低到52小时,增加逃生梯等。罢工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罢工期间,700多名工人被捕。被捕的工人遭到警察虐待,不少女工被警察毒打。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舆论的压力下,一些工厂主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提高了工资,并将每周工作时间降低到52小时。但是,在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工人们的罢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工时没有减少,工作条件没有改善,防火梯没有加固,工厂仍然设在消防队的救生梯无法达到的高层楼上。

1910年12月28日,纽约市消防局长克罗克在纽约州议会作证,他告诉州议员们,纽约市消防队救生梯只能达到7层楼的高度,而在纽约市,上千上万的人在7层以上的楼层上工作,很多高楼缺少逃生设施,一旦发生大火,这些人将无处逃生。

克罗克不幸言中。

大火后的当晚,曼哈顿26街东河边的码头边,排着100多具棺木,2000多名家属前来辨认亲人的遗体。人太多,警察每次只放进20人。由于尸体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当晚只有40多具尸体被家属辨认,许多尸体只能从残存的衣服,鞋子和首饰来辨认。最后,有7具尸体无人认领,工会为这7位死者举行了集体葬礼。

火灾之后,纽约市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

4月5日,阴雨绵绵,天空低沉灰暗。率属于60个工会组织的工人们从各地聚向华盛顿广场,悼念146位死于火灾的女工。广场正中的华盛顿凯旋门下面,停放着一具空棺,棺盖放着鲜花做的花环。当工人们走到阿许大楼时,在同一刻,几千条嗓子发出痛苦的呼号,呼号声震动了纽约市,唤醒了纽约的良心,也唤醒了美国的良心。呼号声迫使美国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难道财富的价值真的超过生命的价值?下午3半左右,工人们8人一排,排成长长的队伍,跟在那具空棺后面,走上第五大道。街道两旁垂着象征祭奠的紫色与黑色布条,下东区的商店集体关门,以此向死者以及她们的家属致哀。那个阴沉的下午,40万纽约市民走上街头,向死者致敬。据估计,大约12万工人参加了这次大游行。那是一场沉默的游行,除了哭泣,没有口号,也没有呼喊,12万工人组成了一条长长的,沉默的河流,河流载着椎心之痛,从曼哈顿的心脏淌过。

(三)

惨剧过后,人们开始为避免悲剧重复作出努力。

普通公民,市议员,政府官员和记者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谴责贪婪的工厂主,要求改善工人们恶劣的工作条件,杜绝毫无安全设施的工厂,市民们要求市政府通过更加严格的法律来防止类似的惨剧再度发生。

1911年6月,纽约州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来调查工厂安全问题。这个机构即“纽约州工厂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由州议员罗伯特‧瓦格纳担纲,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妇女工会同盟”主席玛丽‧德瑞叶女士和弗朗西丝‧帕金斯女士。四年中,委员会的成员们亲自考察了无数工厂和贫民住房,他们参考了安全专家提出的建议,向纽约州政府提出一份报告,报告中向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议。根据委员会的建议,至1914年,纽约州共通过了34项法律,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迫使资方加强工厂的安全。1913年,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2小时成为纽约州的法律。

1918年,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国会成立了妇女局,该局的宗旨是“提高劳工妇女的福利,改善她们的工作条件,提高她们的效率,促进她们得到高薪工作的机会。”

1900年到1920年这20年,美国历史上称为进步年代(Progressive Era)。在这段时间里,各州通过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增强了防火条例,加重了对违法者的惩罚,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禁止童工,通过最低工资等等。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从法律上保障了工会代表工人与资方谈判的权利。

1961年3月25日,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大火灾50年纪念日。一群老妇来到当年她们从烈火中逃生的大楼前,悼念死于那场大火的姐妹们。劳工部长弗朗西丝‧帕金斯女士在纪念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她回忆了当年目睹的那场大火,回忆了大火如何唤醒了美国的良心,民众与政府合作,通过了许多法律来防止惨剧再度发生。

2001年2月15日,三角女式衬衣工厂大火的最后一位幸存者,罗丝‧弗雷曼女士去世,享年107岁。

2001年3月14日,纽约市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议会发言人彼得‧瓦隆尼提出的反血汗工厂提案。根据这项提案,政府不得用纳税人的钱来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诸如警察和消防队员的制服等等。朱利安尼市长否决了这项提案,但是,4月25日,市议会以44比4的压倒性多数废除了市长的否决。

同年3月25日,三角女式工厂大火90年纪念日。为纪念146名死去的女工,纽约州长帕塔基宣布,纽约州政府将增加10名制衣业调查员,并将在调查中采用新技术,州长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在纽约州杜绝制衣业的血汗工厂。纽约州劳工部有一个专门机构,称为“纽约服装业特别委员会”。委员会负责管理在纽约州注册的1786家服装公司,这些公司必须每年更新记录,委员会也负责监督这些公司,要求它们达到纽约州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在纽约州政府的网站里,有“纽约服装业特别委员会”的网站,人们可以免费查到任何一家在纽约生产服装或者服装配件的公司的记录,特别委员会的网站上还向人们提供如何辨认血汗工厂的常识。

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146名女工并没有被忘记。她们的名字被记录在一个专门为这个事件建立的网站上。三角女式工厂的事件成为美国劳工运动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被写进美国劳工运动史中,被写进美国妇女运动史中,也被写进高中历史教材中。一代一代的美国孩子,通过学习历史懂得一个道理: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回首历史之路,孩子们也了解到,如今他们习以为常的权利,比方说,每学期进行一次防火演习,基本防火设备必须安置在最醒目的地方,楼房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通道等等,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许多人努力争取得来的。

2003年感恩节那天,我带着14岁的女儿来到华盛顿广场公园。公园正中的华盛顿凯旋门四面搭着架子,正在清洗维修。公园中央有个大圆池,它其实是个喷泉,但只有夏天的周末才喷水,平时,它是个表演场地。此刻,一大群人围着中心的圆池,看几个黑人青年表演。公园还为狗儿开辟了一角,许多大大小小的狗正在欢快地奔跑。儿童游戏区里,孩子们在荡秋千,长椅上,两位街头音乐家在吹萨克斯管。

我和女儿在公园里漫步,享受着晚秋的阳光。然后,我带她穿过公园,走向街对面的白色楼房。在格林街角,我停下脚步,拉过女儿的手,指给她看那块铜牌。我告诉她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故事,和那些倒在这条街上的年轻姑娘们的故事。我对她说:“记住,当你看到别人在争取权利时,千万不要以为那与你无关。你今天所享受的防火安全的权利,是无数人在近100年之内争取得来的。你为他人争取权利,其实也就是在为自己争取权利。”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来到这个地方,我希望她学会感恩。

后记

1911年4月,三角女式衬衣工厂的厂主,马科斯‧伯兰克和埃萨克‧哈里斯以一级和二级杀人罪被起诉。审判于同年12月4日开庭。12月27日,陪审员宣布二人无罪。截至1914年的三年内,共有23宗民事控告达成,23个家庭获得赔偿金,平均每个家庭获得的赔偿金额为75美元。

作者:江月
《议报》156期
来源:新世纪
2004年7月27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陆军军服交由中国工厂生产引发抗议
印度隧道坍塌9死10伤[12:27]
蒋品超:呼唤英雄
上海两百多名工人因金属烟雾引发不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