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的世界新書 結合台灣本土資料深入淺出

標籤:

【大紀元8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美國九一一事件後聲名大噪的炭疽菌、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病毒、做麵包的酵母菌,大家對這些微生物耳熟能詳,微生物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但常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鑑於此,張碧芬等學者將生硬的教科書,加上大量本土資料,完成「微生物學的世界」,高中生都看得懂。

細菌和病毒分別是微米、奈米的尺寸,正因為極小到難以想像,因此在「微生物的世界」中,特別用了台北一0一大樓和人的身高,比擬細菌和病毒的大小,同時圖解這些微生物的外觀,例如嗜菌體的樣子很像登陸小艇,運用生動的圖解,帶領讀者進入微生物的世界。

本書作者之一、東吳大學微生物教授張碧芬指出, 本書除了介紹微生物的分類及檢驗、微生物與疾病感染 、農業、生物科技運用的基礎介紹,亦博引科學家的小故事,加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等本土研究資料,圖文並茂,既能與國際接軌,也有台灣本土性。

舉例說,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現細菌,研究源起是為了解開葡萄酒發酸發臭的原因,他的發現不但拯救了釀酒業,還發明滅菌法;另一例是台灣的味精工業中外馳名,這要歸功於台灣的「醱酵之父」蘇遠志,他還栽培許多生物科技人材,對台灣的經濟、教育、科技發展均有卓越貢獻。

張碧芬說,想要深入了解微生物的人,還可藉由本書設計的「延伸思考」單元、以及推薦的網站、參考書目,蒐尋更多的資訊;其中最有趣的是有個網站,提供微生物名稱的正確發音,因為許多微生物的學名,連教授都不知道如何發音才對。

本書天下文化出版,由張碧芬、袁紹英、游呈祥三位作者費時二年半完成,定位連高中生都看得懂的科普讀物。

相關新聞
中國科學家在地下兩千公尺發現大量微生物
誰毀了泰坦尼克號?罪魁禍首:游客和垃圾
廣東口岸今年首次檢出致命性大腸桿菌
香港中大研製出一種SARS疫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