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四)

賢溢 整理

人氣 535
標籤:

以歷史背景命名的街道

「界限街」Boundary Street

「界限街」位 於深水-鶧浀讞策雂E龍城區,又直又長。這條街紀錄了香港邊界的歷史。香港的版圖是分三個階段發展的:1841年只限於香港島,1861年伸展到九龍半島,1898年才擴展到新界及離島。

1861年中英雙方在劃定九龍半島版圖時,界線是從昂船洲北端起,劃一直線到九龍灣,界線以南的劃入英國管治範圍,由英軍駐守。英方為了方便調防軍隊,便建築了第一條馬路直達尖沙咀的軍營去。當時這條馬路叫「羅便臣道」,後改為「彌敦道」。到1911年後,九龍半島不斷向北發展,在1861年所劃的界線上才規劃此街道。由於是從前的邊界,是以命名為「界限街」。

「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

水坑口街最初名波些臣街,按照1894年的街道名冊上的街名,「波些臣街」是將英文街名Possession Street音譯而成的。

Possession意譯為佔領,意即「佔領街」。當年1841年1月25日,英國商務代表義律根據和清朝直隸總督琦善所訂的《穿鼻條約》,命令海軍軍官卑路乍率領英軍乘艦隊登陸香港作先遣部隊,英國海軍測量人員早已測定香港西面有一突出的高地,平坦而臨海,可作初期駐營地方,這塊高地位於一條流出海港的大水坑附近。卑路乍將軍率英軍登陸,即由工兵開路通往這座高地,並駐營於其中一塊高地,就是今日位於上環水坑口街西面的大笪地。先遣部隊為正式佔領香港安排一切。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 J.G . Bremer)乘座駕艦Calliope號來港,正式舉行升旗儀式。英艦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

由於這條路是英軍佔領香港時開闢的道路,後來英軍的軍營從大笪地遷往中區,這一帶建築民房,闢成道路,故英文寫作「佔領街」,中文則譯為「波些臣街」。

由於這條街旁邊有一條水坑流出大海,因此華人不稱這條街為「波些臣街」,而叫做「水坑口街」。

「奧卑利街」Old Bailey Street與域多利監獄

奧卑利街位於中區荷李活道的中區警署側,向南斜上至堅道止,是一條算是寬闊的早期街道之一;它的命名與倫敦有四百年歷史的監獄有關。

倫敦老城區有一座著名的監獄,建於十六世紀,名叫奧卑利監獄,位於New Gate Street附近,是英國法治的象徵,無論何人一經法院判刑,即到奧卑利監獄服刑;而奧卑利街就是用這監獄命名。

開埠初期的域多利監獄即設於奧卑利街上。1856年建成中央警署時,又在警署後面將監獄擴充,這是香港最古老的監獄,與倫敦奧卑利監獄一樣代表法治象徵,因此後來當監獄旁邊開闢道路連接堅道與荷李活道,便稱之為奧卑利街。

以華人及富商命名的街道

值得一提的,早年當局開始使用一些當時舉足輕重的華人及富商來替街道命名,計有:
「利源東、西街」Li Yuen Street East, West

1891年中區首次填海拍賣,當時華人富商金利源投得了現時利源東、西街的土地,其後以他的名字命名。利源東街早年一度叫「報紙街」,因為當時很多洋紙行、印刷油墨行、報業及出版業等聚集在此。

「旭龢道」Kotewall Road

旭龢道就是紀念曾任立法局議員的太平紳士羅旭龢。旭龢道的英文Kotewall是羅旭龢自己改的英文名,所以看不出是華人的名字,羅氏是開創香港音響業及唱片的先河。

「寶珊道」Po Shan Road

位於西半山有寶珊道,是紀念傑出華人韋寶珊而命名的。此路位於半山,接連旭龢道與幹德道,是早年華人聚居半山區的一條馬路。韋寶珊是香港第一位到英國留學的學生,後來擔任當時發鈔的有利銀行做華人經理。

「麼地道」Mody Road

麼地是波斯裔印度商人H.N. Mody,曾於1912年捐鉅款成立香港大學。當時他在香港已居住了50年了,真的是地道的老香港。

以植物命名的街道

早期以植物命名的街道,大多會反映在那裏固有的植物:例如中環的紅棉道(Cotton Tree Drive ),加路連山道與東院道之間的棉花路(Cotton Path),元朗之「紅棉圍」(Hung Min Court)都是以紅棉樹為名的。(香港各區有很多紅棉樹,亦叫做木棉樹,又直又高,冬天一過就開朵朵珊瑚色的大紅花,華人稱之為英雄樹);又如元朗之「牡丹徑」及又一村之「牡丹路」、跑馬地之「冬青道」等等都反映早年各區內之植物。比較典故的例子還有「西洋菜街」及「通菜街」:昔日住在「望角村」(即今日之旺角)的居民以種花、種菜為生,並以種植西洋菜和通菜聞名,所以旺角有著名的「西洋菜街」及「通菜街」。

二十世紀初,香港很多地方陸續填海及開山造地。到40年代時,政府及地產商對較大區域組建的街道開始有系統地去命名,例如大角咀就很多街道以「樹」之系列去命名:如棕樹街,櫸樹街,橡樹街,榆樹街,槐樹街,杉樹街等,當然這些就不是反映那裏固有的植物了。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一)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二)
香港掌故——街道名稱的由來(三)
布拉格跨年遊 看古老建築、逛聖誕集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