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處敏感時刻 電子民主牆被封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亞洲時報記者馮良9月2日報導)在中國高層就四中全會路線出現不同意見的傳言愈演愈烈之際,兩個新興的“上訪網站”在9月2日突然被封。有中國網民向亞洲時報在線反映,“中華投訴網”以及“中國輿論監督網”同一天雙雙被禁。由於中國政局正處敏感時刻,中國這場“電子民主牆”運動的命運,也就特別備受關注。

表明網站是“應中央需要”而推出,把自己定位為“民意預警機制”的“中華投訴網”,以及因刊登下跪市長李信而聞名海內外的反貪網站“中國輿論監督網”,不約而同地一起於9月2日被封;之前,“中國輿論監督網”已經三次傳出被禁的情況,而“中華投訴網”較早前亦已把投訴公開的做法改變,聲稱會把有關問題向當局反映。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類網站在中國存在,背景一定十分不尋常。在江澤民時代,中國一直嚴密操控互聯網,例如中國因特網業者黃琦1999年建立了一個“天網”網站,許多網站訪問者張帖了反腐敗的信息;結果,黃琦於2001年5月9日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刑5年。

被視為“實踐派”的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七十年代末期也是利用了爭民主、爭人權的“西單民主牆”運動,拉下了以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主席,中國總理華國鋒為首的“凡是派”;因此,有中國分析家指鄧小平隔代欽點的接班人胡錦濤,可能也是師承鄧小平的手法,以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又由於胡錦濤的政治理念被指跟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相當不同,這一切的巧合,都令“電子民主牆”的命運受到關注。

儘管兩個網站都否認背後有中央高層支持,但有關協作背後有中央領導授意的傳聞卻一直是揮之不去。就連中華投訴網上的一篇文章也表示:建立民意預警機制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那就是中央牽頭為全國每一個鎮、每一個縣、每一個地市一把手都設立一個網路舉報箱。

而中國官方中新社《新聞週刊》一篇報道則引述該網站戰略管理顧問謝華強指出,“中華投訴網”在考慮與社會主流媒體、政府機構,特別是人大、政協等進行緊密合作。有意見就指出,如果該網站不是有中央領導力挺,很難想像它可以找來“社會主流媒體、政府機構,特別是人大、政協等進行緊密合作”,也很難想像中國官方中新社《新聞週刊》會對其作專題報道。

應該指出,在現階段由於沒有進一步的資訊,很難確切地認定是何人下令封殺這些網站。一些中國分析家指出,掌管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確實有可能是下令封殺“上訪網站”的主嫌,但在現階段也不能排除這些網站感到政治敏感,所以暫時自行關閉;當然,現在甚至也不能排除支持“電子民主牆”的政治力量,基於某種政治需要,先行把網站關閉,以求達到“降溫”的效果。

無論如何,不少中國網民都對中國這兩個新興的“上訪網站”十分支持。

有網民發表文章指出,“中華投訴網讓95%以上的中國人重新看到了希望”;該文章指出:“正由論壇網友揭發出來的,安徽霍山違規生態開發區事件和霍山下符橋鎮弄虛作假中低產田改造事件,以及浙江縉雲事件表明,中央延誤解決時機助長僥倖野心的悲劇正在重演,一些舉報人正在遭受著身心迫害和死亡威脅。由於新聞媒體往往受制於各種內部清規戒律的約束,也很容易被地方官員用各種利益手段買通擺平,因此,新聞監督渠道已經不很通暢了。”

可圈可點的是,中國輿論監督網在其八月的《第四次開通致詞》中指出:“中國輿論監督網自今年6月10日發表《下跪的副市長李信》一文以來,先後被封殺了3次。而第3次的封殺時間超過了13天,由此不難看出,在中國要想對腐敗勢力進行完全的揭露和打擊,是何等的艱難!”

似乎是感到“江派”人士會對該網站不滿,該“致詞”又意有所指地表示:“中國輿論監督網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三個代表’和十六大的精神,揭露山東濟寧市下跪的副市長李信的腐敗醜陋行徑,得到了黨中央和輿論的堅決支持,表明了我黨勇於正視現實,決心清除腐敗,與時俱進的大無畏精神,是我黨生命力旺盛的表現。儘管我們面臨來自腐敗勢力的威脅和恐嚇,但中國輿論監督網堅信邪不壓正,將一如既往,勇敢向一切腐敗勢力宣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周三抵紐約參加共和黨大會
伊拉克臨時國民議會開議  叛亂份子開砲迎接
港市民:香港民主黨最代表市民利益
羅致光事件餘波蕩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