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迷思(4)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報導) 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矚目,也使外界產生推崇與畏懼兩種反應。美國權威人士指出,這兩種反應都忽略了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嚴重不足以及美國從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中所獲得的戰略好處。 在最近幾次節目裡,我們介紹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國際問題研究員喬治﹒吉爾伯伊在“外交”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吉爾伯伊在文章中指出,美國能從發展同中國的經濟關係中獲得戰略上的好處。因為中國廉價的出口使美國消費者和美國公司受益非淺,同時中國的進口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鑑於中國在逐步對外開放國內市場,中國也日益成為美國公司的一個巨大市場。

在中國一家外資企業擔任高級主管的吉爾伯伊表示,此外,中國還允許外資向中國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自從1978年以來,中國已經接受了五 千億美元的外來資本,這個數字相當於日本在1945年到2000年期間所接受的外資的十倍。根據中國商務布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公司已經向中國的四萬多個項目投入四百多億美元的資金。吉爾伯伊說,考慮到中國對外資的開放程度,它不可能像日本和韓國在快速成長時期所作的那樣,把國內市場保護起來,留給本國企業。吉爾伯伊表示,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和一個進口大國,中國在全球貿易和金融的許多領域都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

*中國經濟發展很多發面符合美利益*

曾經擔任克林頓總統特別助理的密西根大學教授李侃如基本上同意吉爾伯伊的觀點。他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說,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在很多方面符合美國的利益。他說:“我們是世界上的兩大主要經濟體。顯然,美國經濟的規模目前仍要大得多。美國能從全球經濟的成長中獲益,而中國在發展國內市場、開發新產品、改善市場環境方面對全球經濟的成長做出了貢獻。這對美國有利。”

不過,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亞洲部高級主任李侃如教授說,中國經濟的成長壯大是否對美國有利也取決於中國的企業是否遵循其他國家所遵循的市場準則。他說,“我心裡仍然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中國是否會發展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的公司,這些公司對世界經濟有利, 根據所有其他國家所遵循的市場和行為準則來競爭。如果總的來說中國公司趨向於通過非法獲得人家的知識產權、或是依靠政府提供的補貼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對美國和其他國家都會產生破壞作用。”

*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很困難*

總部設在羅德島的咨詢公司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的總裁威廉﹒甘布爾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國是一個製造出口產品的好地方,但是外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卻很困難。這是因為首先,中國的法制不健全。中國的地方政府可能會制定對外國公司和來自其他省份的企業不利的法規,為它們進入當地市場設置障礙。同時,外國公司要在中國市場上與中國的國營企業競爭,而那些國營企業不一定需要獲取利潤。甘布爾說:“我要同國營企業作生意,這些國營企業是由於政治原因而存活下來的。我跟他們競爭,他們卻不需要獲取利潤。他們可以降低產品的價格。”

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的總裁甘布爾指出,美國公司很難在中國市場上出售自己的產品的第三個原因是,中國的國營企業不用為資金支付利息。它們從國營銀行中獲得貸款,不需要償還。而美國公司卻要為所有的貸款支付利息。

為了說明他的觀點,甘布爾舉了通用汽車公司的例子。他說,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量一直沒有上升,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要賣車就要能為買車的人籌措資金,給他們貸款。由於中國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汽車公司不一定能收回貸款,因此它們就不敢貸款給買車的人。同時,有的中國公司不費吹灰之力竊取了通用的發明創造。同時,由於它們是國營企業,不需要獲取利潤,還可以取得無償貸款。甘布爾說,通用在中國市場上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競爭對手,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甘布爾表示,中國雖然有潛力成為美國公司的大市場,然而對於想在中國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來說,卻不是一個好環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七國集團邀請北京參加華盛頓活動
財經簡訊
美中貿易投資關係對美製造業影響
中國“奇蹟”背後的迷思(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