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亞洲的微笑外交攻勢

標籤:

【大紀元9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貝倫香港報導) 中國在過去幾年裡在亞洲外交領域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專家們說,看起來中國意在後冷戰時期反恐階段與美國的統治地位抗衡。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孤立後到底為什麼,又是如何發起一場微笑外交攻勢的?

*很多鄰國追隨*

中國不斷加強與亞洲鄰國的關係,這從一個方面顯示了北京在正式結束數百年的孤立狀態後是如何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尋找它的位置的。很多鄰國正在追隨這個亞洲的最大經濟體。

近在9月份,盡管菲律賓和中國在南中國海存在著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但是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仍然訪問中國,同中國簽署了擴展防衛和經濟合作協議。

一些分析人士說,菲律賓和中國的軍事合作是又一個跡象,顯示中國正在努力削減美國傳統上在這個地區的主導地位,中國甚至與象馬尼拉這樣的美國緊密盟國加強了關係。

自從2003年以來,在國際間為解決北韓的核武器發展項目的衝突方面,北京一直在扮演主要調停人的角色。中國還把跟東南亞鄰國的領土爭議放在一邊,進一步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與安全聯繫。

*求穩定保繁榮*

在中國外交關係學院擔任訪問學者的尼克拉斯﹒斯萬斯特洛姆(NIKLAS SWANSTROM)說,北京的主要動機是確保經濟的持續繁榮:

他說:“中國非常重視穩定。如果與東南亞發生衝突的話,那將妨礙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中國與鄰國的經濟有著極大的相互依賴性。”

中國為了達到這一點,冷戰後的外交政策發生了顯著轉折,走向更加開放與多邊接觸。9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參與象東盟這類多國組織的事務,中國還發起了亞洲國家領導人博螯論壇,並在2001年跟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

*“被視為解決問題的答案”*

北京的外交參與顯然有助於減少亞洲對一個咄咄逼人超級大國的崛起的擔心。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的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RICHARD BAUM)談到了這個問題:

他說:“到了21世紀初期,中國已經被視為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當然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在未來會給東亞經濟帶來問題,但是就外交方面來說,就樹立一個合作大國的形象來說,它是非常成功的。”

中國微笑外交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孤立台灣。在過去幾年裡一些太平洋島國在北京的勸說下切斷了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與美國爭奪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在台灣和其他關注的問題上,北京成功地使用貿易和經濟回報的方法推行其政策。雖然美中關係目前相當鞏固,但是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在該地區與美國爭奪影響力。專家們說,中國最近這樣做會更容易一些,因為華盛頓目前把精力集中在象伊拉克和阿富汗這類展開反恐戰爭的地區。

在另一方面,香港浸會大學的分析人士鮑紹霖 (DANNY PAAU) 表示,亞洲國家歡迎中國挑戰他們所認為的美國的單邊主義,以及美國有時表現出來的超級大國的傲慢。

鮑紹霖說,“中國從美國那裡學到的東西是,中國必須顯得自己是個謙謙君子的大國,這正是中國跟亞洲鄰國打交道時的姿態。”

*微笑外交會推行多久?*

現在懸在人們頭腦裡的一個大問號是,一旦中國達到了它在亞洲的政治與經濟目標,是否還會繼續實行微笑外交?包瑞嘉教授認為,很難預測中國未來的行為。

他說:“中國現在就像諺語故事裡的一隻200磅重的大猩猩,它還年輕,正在長力氣。真正令人關注的是,當它完全長成一隻800磅重的成年大猩猩時,它將如何表現。它將是一個好公民呢,還是會開始爭吃別人的香蕉?”

*弱點和局限*

一些專家強調說,雖然中國國際經濟與政治影響力日益增長,但它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不平衡發展使其存在著廣泛的貧困和日益增大的貧富差別。如果中國不能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出現不穩定,並且無法成為一個國際強國。另外中國共產黨仍然拒絕給予它的人民更廣泛的民主自由權力,而這正是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的關鍵指標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政府公文書 稱對岸中國
七國集團邀請北京參加華盛頓活動
英表示不會同綁架人質者談判
中共低調回應達賴遣特使抵達中國談返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