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閣復建 1680尊佛像將重返戒臺寺

標籤:

【大紀元9月29日訊】具1400年歷史的戒臺寺是中國三大戒壇之首,千佛閣是戒台寺中著名的標志性建築,但因地處地質斷裂帶上,目前地基已嚴重塌落,有關單位於9月28日進行復建工程,預計2008前年完工。該工程除了面臨重新打地基及1680尊佛像重製兩大難題外,高達1397萬元的工程成本存在資金缺口,急需尋求社會各界的協助。

位於北京西郊馬鞍山上的戒臺寺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爲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爲戒壇寺,又叫戒臺寺。

據北京晨報9月28日報導,1957年戒台寺被列爲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0多年前建成的千佛閣明朝時重建過一次,清代進行過大修。此次千佛閣復建工程是目前華北地區的最大的閣樓式古建築,其需要解决兩個難題,一是重新打穩自遼代來建好的地基,二是1680尊佛像的重製。復建工程預計將在2008年前完工,工程預算高達1397萬元,仍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景區正在尋求社會各界的協助。

據施工的負責人表示,千佛閣寬約26米、深23米的原基址東北角,有稍微向下塌落,前面的月臺東北角的地基塌落坡度已形成了約20度左右的傾斜。千佛閣的基石將重新掀起,在原址上打上130多個直徑30厘米的樁基,要直接插入岩石中打8.5米深,這樣可以確保千佛閣不會有滑坡的危險。

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佛像的重製,按現有資料顯示,千佛閣分爲十個大佛閣,每個大佛閣內又分爲廿八個小佛閣,每個小佛閣內又有三個小佛龕。據悉,千佛閣原貌共有1680尊明代木質漆雕佛像,目前除三尊在戒台寺保存外,其餘都在文革期間遺失民間。負責這次工程人員表示,歷經近40年,失散的一千多尊佛像被尋回的希望較爲渺小,佛像重製的材質及設計還需要進一步的收集和研究。

戒臺寺夙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與福建泉州的開元寺、浙江杭州的昭慶寺的戒壇共稱爲「全國三大戒壇」,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壇規模又居三座戒壇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壇」之稱。

戒臺寺的正殿是大雄寶殿,前面是天王殿,後面是千佛閣。戒臺殿在寺的西北院內。殿內巨匾是乾隆親筆所題”樹精進幢”。現在戒台是明代所建,成正方形,每邊三丈長,一丈多高,共分三級,用漢白玉砌成,四周雕有蓮瓣,浮雲等圖案,刻工十分精細。

1965年參與千佛閣落架工程的專家秦葆元老先生,生前曾經評價戒臺寺千佛閣說,在北京很難再有這樣規模宏大、雕刻彩繪極爲考究的佛教建築,這座兩層的木制樓閣連同其內的1600多尊佛像都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沒有千佛閣的戒臺寺是不完整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報告揭中共活摘器官罪惡冰山一角
菲律賓警告:仁愛礁爭端恐引發地區衝突
中國金融腐敗嚴重 4家銀行超680億元被挪用
成龍「代言魔咒」又顯現 防毒軟件遭美國禁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