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推行經濟改革旨在加強權力控制

人氣 40
標籤:

【大紀元9月3日訊】(亞洲時報記者Bruce Klingner9月2日報導)有關北韓經濟改革的廣度或是否真正進行的爭論已成為分析家和決策者們的關注焦點,得出的結論因各自的意識形態不同而大相徑庭。那些提倡加強與北韓接觸的人指出平壤言詞和行動上的重要變化反映了該國正發生戰略轉變,即從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向“中國式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化;而那些主張孤立北韓政權的人則說這個隱士王國根本沒有發生變化。

事實是,等待北韓推行經濟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就像“等待戈多”一樣遙遙無期。

改革為何目的?

事實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實施了經濟自由化措施。2002年平壤出人意料地實施經濟改革。然而,就像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推行大規模經濟改革的目標一樣,平壤實施改革旨在保持金正日對國民的絕對控制,而並不是改變北韓政權的性質或政策。

北韓經濟改革的政治原因

上世紀90年代中,金正日意識到靠自己的力量沒法解決國家經濟衰退問題,包括相當多一部分人因饑餓或與饑餓有關的疾病而死亡。在前蘇聯解體和盟友中國日益吝嗇的情況下,他估計最可能提供足夠援助以阻止北韓經濟持續惡化的是南韓、日本和美國三國。于是平壤破天荒地呼籲經濟援助,並公開誇大自然災害對該國農業的破壞程度,此舉得到外部世界的積極回應,結果北韓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最大援助物件。

金日成的“主體”政策被許多分析家誤解,實際上並不主張與世界完全隔離,北韓數十年來一直從中國和蘇聯那裏獲得大量援助。

90年代末,金正日意識到經濟援助遠遠不夠,需要獲得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法以扭轉北韓經濟快速惡化趨勢。然而,鑒于北韓長期對它的鄰國充滿敵意,外國疑慮重重,不願提供大規模援助。因此,他于1999年開始外交攻勢以期改變其他國家對北韓的看法。金的外交攻勢確實起了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改善並與北韓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儘管那些國家給了平壤一些好處,但南韓、日本和美國這三個經濟大國才是它爭取提供大規模援助的主要物件。

緊接著,金又組織與中國、俄羅斯以及南韓(最引人矚目的)的國家元首舉行會晤。有人把兩韓首腦會晤與柏林墻倒塌相提並論,並認為統一的日子不遠了。自從朝鮮戰爭停戰之後,南北韓離散親屬首次實現了團聚,南韓游客到北韓金剛山旅游,南北韓代表團打著象徵統一的旗子攜手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會。所有這些都表明南北韓關係確實有所改善。

然而,這只是一種表像,兩韓關係依然很不明朗。實際上南韓花了5億美元才“買來”南北韓首次峰會,這使時任總統金大中的陽光政策及其所榮獲的諾貝爾和平獎失去了光澤。時至今日,金正日也沒有兌現在峰會上發表共同宣言時做出的承諾-回訪南韓。在參加奧運會時,北韓要求南韓購買它的制服,限制參加進場儀式的運動員的人數(因為北韓奧運代表隊的規模相對小得多),結果導致數百名南韓運動員在奧運賽場外乾瞪眼。

北韓的好戰本性不改

由于平壤在談判中保持一貫的不妥協態度、動輒軍事威脅以及抵制經濟改革,國際社會對這個隱士王國出現轉變的希望也就變得渺茫。許多人認為金正日早前訪華期間參觀上海的西方式工廠的舉動表明他對經濟改革日漸感興趣,而且可能已接受。然而,儘管中方領導人一再建議改革,但北韓幾乎沒有實施任何重大經濟改革舉措。

他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贊譽(這是北韓政權對中國態度的一個重大轉變,先前都對此持批評態度)也被視為北韓推行改革的一個預兆。然而金正日的聲明傳遞給外界的資訊是,儘管這種改革在中國很有效,但它在北韓行不通,原因是該國的“國情”是獨一無二的。

南韓社會對金大中的“不對稱互惠”的批評之聲日漸高漲,這限制了他與北韓繼續接觸的能力。公眾對南韓領導人及其政策的支援持續下降,直到2002年南韓總統選舉期間反美情緒爆發。隨著南韓對布什政府的平壤政策的不滿日益強烈,加上歷史發展趨勢和社會改變等各種因素,這些導致南韓國民對北韓的態度相對友善了些。

改革對北韓國內的影響

開城經濟特區是北韓的又一個“資本主義特區”。北韓政府欲借這裏的外國公司創造的利潤資助它日益崩潰的社會主義經濟。該地區與全國其他地方完全隔絕,平壤試圖避免資本主義的“污染”和隨之可能產生的動亂危機。

儘管漢城對該計劃的熱情依然很高,但北韓為外國公司制定的繁瑣冗長的管理制度表明,平壤依然沒有從先前羅津-先鋒區、金剛山和新義州以及其他經濟特區的失敗中汲取教訓。這些經濟特區因為政府過多限制而發展呆滯。南韓商業、工業和能源部斷定,開城工業區可能不會像預計的那樣有利可圖,這會進一步打擊南韓公司參與該計劃的信心。

2002年的經濟改革措施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放開價格,取消糧食配給制度,讓糧食價格隨市場價格浮動。作為價格改革的配套措施,北韓政府還大幅提高了國家工作人員和工人的工資。另外還批准私有市場,允許農民耕種廢棄的土地,降低現行匯率。然而,經濟改革的結果對北韓人民來說很具破壞性,加劇了社會分化,並導致聯合國官員所謂的“城市貧民新階層”的出現。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本月報道說,2002年的改革導致糧食產品價格飛漲,高得很多人根本買不起。WFP 平壤負責人拉甘評論說,“北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有人歡喜有人憂。”他指出,該國的配額制無法解決正在發生的糧食危機。南韓聯合通訊社援引中國外交消息人士的評論說,2002年的經濟改革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匯率下跌,公眾對經濟改革前景的擔憂與日俱增。

史坦普公司去年11月警告說,北韓經濟很可能會崩潰,這可能給南韓帶來難以想象的負擔-可能是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的2-3倍。史坦普公司一貫認為北韓的經濟不可能崩潰,如今它改變過去的評估態度是基于它的推論-“北韓領導人缺乏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靈活性和遠見”。

北韓改革對該地區的影響

面對如此困境,北韓卻還秘密發展核武,不思進行重大經濟改革,反而只是無休止地要求援助並且處處對國際救援人員施加限制,因此外國捐贈減少是情理中的事。卻在的贊助國看不到北韓解決經濟問題的希望,因此,它們更可能向那些看起來更願意改變的地區提供援助。北韓的好戰本性限制了國際社會的援助,同時又迫使那些希望阻止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的外國政府繼續與之進行談判。

為了讓旨在解除平壤核計劃的六方會談繼續,中國不停給北韓提供糧油援助,北京認為會談反應了自己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日本承諾最終將向北韓提供10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但首要條件是圓滿解決綁架問題和建立外交關係。南韓由于擔心北韓經濟崩潰而拼命想保持與北韓的經濟合作勢頭,期望通過談判改變北韓的行為,並承諾如果平壤圓滿解決國際社會共同擔憂的核問題,它甚至願意提供更“廣泛的”援助。而北韓與南韓的經濟合作反應了平壤的長期政策目標-通過強調兩韓的共同利益,割斷漢城與華盛頓的聯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韓統一部長:金正日適當時機可望訪漢城
北韓未來10年形勢難料
歐亞農業主席楊斌獲假釋經查證純屬謠傳
逃離北韓   十美元就可買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