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福利體系面臨嚴峻挑戰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佩芝報導) 中國政府星期二警告說,隨著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二十年將在發展全民養老和福利體系過程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官員表示,在改革過程中,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就是養老保險的問題。

*首次公布社會保障白皮書*

中國政府星期二公布第一部《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白皮書,對中國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社會福利、農村社會保障等狀況和政策進行了介紹。

*評論人士:改革速度緩慢*

中國勞動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警告說,中國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十分艱巨。《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作者章家敦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公布這份白皮書雖然是一項正面的發展,但問題在於政府改革的速度是否夠快。

他說:“發布白皮書是一項進展,但是真正的問題是時間,他們是否有時間為他們的養老基金和其他社會福利項目籌集足夠資金。所以問題是他們改革的速度不夠迅速,問題是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

*步入老齡化社會資金壓力加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失業管理中心主任孟昭喜星期二表示,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過程中,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就是養老保險的問題。他說,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資金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中國勞動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表示,中國目前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單位和個人按照比例上交,另外加上中央財政的補助。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說,中國在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時並沒有考慮到大量職工退休可能承擔的資金壓力,所以也沒有個人帳戶安排,也沒有資金積累,因此大量已經退休或將要退休的員工,實際上他們的帳是空帳。

目前每年籌集的三、四千億的養老保險金,都是用於保證目前三千六百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雖然目前這些人都拿到養老金,但是現在工作的人未來的養老保險就出現很大的問題。

《中國即將崩潰》的作者章家敦說:“中國現在的養老金制度赤字達至少八千六百億美元,甚至有可能達到一萬億美元。雖然這些資金並不是今天就需要,但是基本上這就是中國政府必須想方設法籌集的資金,用於履行其社會福利義務。所以這對中國財政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這個負擔永遠不會消失。”

*再過二十年老齡化達高峰*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胡曉義表示,現在中國的老齡人口的比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十,從城鎮的養老保險計劃來看,現在已經達到了三個在職人養一個退休人的比例。

預計,到本世紀20年代末期,老齡化會進入到高峰期。如果現行的政策不做調整的話,那時候將要達到十個在職的人要養活四個或者更多的退休人的比例。他說,要把完全的現收現付的模式調整為部份積累的模式,也就是把個人帳戶的資金積累儲備下來。

*專家:以市場為基礎*

卡托研究所福利政策主任邁克爾﹒坦納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建議,中國可以採取以市場為基礎的制度,設置個人退休帳戶,把資金投注於股票市場。

他說:“我認為要真正取得成功,他們必須投資於中國之外的市場。他們可以投資於香港的市場,讓他們獲益於全球資本市場。我認為上海股市過去有些問題,所以我認為如果能擴大投資範圍,有更多的投資選擇,是比較有利的。這應該不是問題,我認為中國有很多方法進入全球投資市場。”

*投資中國股市風險太大*

不過,章家敦認為,長期來說,把養老基金投資於股市可能可行,但不是現在。他說:“問題是中國股票市場看起來雖然像是個股票市場,但是實際上是一個受政府干預的市場。中國股市的運作方式和美國絕對不同。這意味如果把養老基金投資於股市,風險將是非常大的。把這筆資金投注於中國股市可能會幫助市場的發展,但是一般老百姓可能不會在其中獲得很大的利益。”

章家敦認為,中國政府要解決養老基金不足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所需資金的規模實在太大。最後的辦法可能還是要從員工薪資中扣取。

他說:“中央政府必須做的就是從中央政府財政預算中撥款,補助基本養老金的發放,這是他們目前的辦法,但是他們未來撥出的資金必須比現在還要大。所以最後他們可能採取其他國家的辦法,就是從員工薪資中扣取更多社會保險金額。長期來說,這可能是他們為養老計劃籌集資金的主要辦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自民黨選舉受挫 小泉九月重組內閣
日本半數國民擔憂社會安全
澳洲退休人士領取津貼條件放寬
義大利80歲老阿媽 行竊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