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藝人周明增酒駕 昏睡路中央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岳修台北報導〕又有藝人酒駕被逮,已故諧星許不了之子周明增,去年被警方查獲涉嫌持有並吸食毒品遭送勒戒,昨晨再因酒醉駕車,不勝酒力而昏睡在派出所前的快車道上,當場被警方抓個正著,周明增酒測值高達零點九七,訊後被依公共危險罪移送法辦。

台北市警松山分局中崙派出所巡邏警網,昨天凌晨四時許準備返回派出所交接勤務時,意外發現一輛銀色轎車,公然停在八德路東向西快車道上,駕駛無視於綠燈,一動也不動地停在原處,員警上前查看,發現駕駛昏睡不醒,遂不斷拍打車窗玻璃,才將駕駛喚醒。

據了解,警方指示駕駛開門下車,才赫然發現竟是許不了之子、藝人周明增,周明增滿臉通紅,渾身酒氣,警方將他帶回派出所,他一開始還不願配合,醉態百出,還否認其藝人身分及涉嫌酒駕;據悉,警方最後開玩笑提醒他,再不配合,將通知媒體到場幫忙「指認」,周明增才乖乖配合酒測,酒測值高達零點九七,已觸犯刑法公共危險罪,警方依法扣車,並開出四萬五千元罰單,同時再將周明增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

折騰半天,周明增在清晨六時許被送到警局刑事組,周明增酒意稍退,自知闖禍,坐在警局裡不發一語,直到檢察官指示不必隨案解送,周明增才如釋重負,趕緊在友人陪同下離開。

——————————————————————————–

〔記者陳幼英╱台北報導〕周明增酒駕被捕後表示,一人做事一人當,希望大家不要再提到爸爸許不了的名字。

周明增說:「我心情不好,所以多喝了幾杯,喝到凌晨二、三點,不過我懷疑自己喝到假酒,因為我覺得自己滿清醒的,酒測值應該不會這麼高,而且我只是停在路邊休息,想不到警車就來了。」

——————————————————————————–

「醉」犯代價…罰款吊照送法辦

記者吳岳修特稿

一瓶罐裝啤酒大約卅元,在台北市搭計程車最貴大概四百多元,今晚大夥盡興喝個幾罐,醺醺然樂陶陶,搭計程車安全回家,一千塊錢綽綽有餘。

反過來說,若心存僥倖或逞強開車、騎車,一旦被警察取締,或因而肇禍致人死傷,有形的代價少則十來萬,多則數百萬都有可能;而無形的方面,還要面對司法審判的身心煎熬,以及造成別人家破人亡的良心譴責。

兩相比較,今晚喝酒的你,要選擇哪一個?根據規定,酒後駕車檢測酒精濃度超過零點二五者,警方先開出一萬五到六萬元不等的罰單,並當場扣車移置保管場,等繳清罰款才能領車,事後還得吊扣駕照一年;若酒測值超過零點五五,還得吃上公共危險罪。

酒駕不慎肇事,付出的代價更大,開單、扣車、吊照兩年,還得移送法辦,萬一致人重傷或死亡,更面臨終身吊銷駕照、不得再考,事後還得付出一筆鉅額民事賠償金,這還不包括車輛損壞的維修費。

假使不信邪,吊扣駕照期間仍逞強再犯,一被查獲,又是六萬元罰單侍候,當場扣車保管。酒測值逾零點五五者,會被依公共危險罪移送法辦,根據案例,法官多會處一到三個月不等拘役,得併科罰金,若不想被關,最後還要多付出數十萬元罰金的代價。

面對警方取締酒駕,仍有違法駕駛自以為聰明,以為拒絕酒測或是採取「拖」字訣,讓體內酒精濃度降低,藉以規避酒測標準值界線,但警方可當場先開出最高六萬元罰單,並扣車保管、吊銷駕照。像周明增這種「昏睡」,或是「肇事昏迷」甚至「裝睡」、「拒不配合」者,警方可動用強制力,將駕駛人強制帶到醫院,抽血檢測酒精濃度,同樣達到取締酒測目的。

順帶一提,若明知駕駛人飲酒,卻仍借車給對方開,或默許、未阻止其開車,依規定,可以對車主吊扣汽車牌照三個月。

——————————————————————————–

「醉」孽深重…酒駕致死逐年增

記者黃敦硯特稿

「超速失控」曾長期高居駕駛人十大肇事原因之首,故俗謂「十次車禍九次快」;但自九十一年起,「酒後駕車」已取而代之,成為新禍,未來可能要改稱「十次車禍九次醉」。

為了壓制酒後駕車惡習,政府這幾年不但大幅提高酒駕的罰金、當場扣車,更對情節嚴重者直接科以刑責,但對照酒駕成為肇事原因之首的情形,重罰似未收到預期的成效,這可能與駕駛人存有「僥倖心態」有關,總認為「我不會這麼倒楣被警察抓、更不會發生車禍」,可惜的是,總是事與願違,酒駕肇禍案因而層出不窮。

警政署統計駕駛人「十大」肇事原因,以八十四年到九十年期間,除了八十五年「酒後駕車」居最高之外,其他年份均以「超速失控」排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酒駕的死亡人數逐年攀升,八十八年因酒駕而死亡高達兩百六十一人、八十九年為三百五十六人、九十年提高為四百三十五人。

到了九十一年,酒駕竟躍升為肇事原因之首,死亡人數四百四十三人,比居次的「超速失控」多出九十九人;九十二年酒駕死亡人數再增至四百五十九人,至於九十三年一至十月的酒駕死亡人數,也達三百七十九人,較九十二年同期多了四人。

面對酒駕案件不減反增,且死亡人數逐年升高的趨勢,警方認為可能與駕駛人開車自撞的車禍案件有關,遂開始檢驗駕駛人血液中酒精濃度,這才使統計「黑數」浮現。

警方不諱言,駕駛人「投機僥倖」與「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態,可能才是酒駕案件居高不下的主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