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美貿易使美失150萬工作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報導) 美國在1989年到2003年期間,因為和中國的貿易而喪失了150萬個就業機會。這個數字是美國一個負責監督政府的委員會星期二發表的一份報告公布的。

*親勞工機構之詞*

這份報告是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發表的。這是美國一個親勞工的經濟政策研究機構,由美國國會任命的專家小組組成。這個委員會試圖對布什政府施加壓力,在美中貿易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發表的有關美中貿易的報告估計,在1989年中國政府鎮壓了六四天安門學生民主運動之後到2003年期間,美國通過進口中國的商品失去了165萬9千份工作,而出口到中國去的商品只給美國增加了19萬9千份工作。

*工作流失擴展至高新產業*

隨著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赤字的擴大,美國就業機會的流失也在加速。與此同時,其它一些意料之外的新產業領域也流失了工作機會。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赤字在2003年達到1千2百40億美元。

*人民幣匯率帶來不公平優勢*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國際貿易經濟資深研究員斯科特說:“我們原來以為我們可以和中國建立貿易聯繫的假設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我們原來以為,在和中國的貿易過程中,我們可能會丟失一些勞動力密集行業的工作,例如紡織業和成衣製造業,我們應該能夠保持那些資本密集的高科技行業的陣地。”

現在的局面是,美國開始在資本密集的行業以及高科技領域裡丟失就業機會。這份最新報告認為,美中之間這種貿易赤字以及就業機會流失的狀況很大一部份原因應該歸咎於中國人民幣僵硬的匯率。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匯率浮動。

美國製造業和勞工權益組織抱怨說,北京已經堅持了將近十年之久的8點28元人民幣對一美元的比率,使得中國公司可以人為壓低出口商品價格,從而可以在競爭中取得不公正的優勢地位。

*不能低估中國出口帶來的挑戰*

報告說,美國本來指望可以從中國2001年加入WTO中得到一些好處,結果這些好處至今沒有兌現,相反還在一些先進的產業給了中國不斷提高競爭力的機會。這些產業包括汽車製造業和航空業,它們是美國長期以來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的產業。

紡織業、成衣製造業、家具、橡膠和皮革等行業是美國就業機會丟失最嚴重的產業,但是現在美國電腦業、電子產品、半導體等行業的就業機會也開始被中國蠶食。這份報告指出,無論怎麼說,都無法低估中國向美國出口所帶來的挑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候任商務部長稱將推動自由貿易
左里克獲提名副國務卿  開啟世銀總裁角力戰
中國紡品銷美設限 早晚的事
外匯交易者看好亞洲貨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